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经

脉经

脉学著作。①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10卷。卷1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2、3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4决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5述仲景、扁鹊脉法,卷6列述诸经病症;卷7~9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7以伤寒热病为主,卷8为杂病,卷9为妇产科、小儿病证;卷10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脉。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今已亡佚。《脉经》经宋·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均有所更动。此书刻本颇多,建国以来,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先后有影印本刊行。②《内经》以前的脉学著作。《素问·示从容论》:“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③黄公兴秦承祖康普思(以上见隋书·经籍志》)、王子颙、甄权(以上见《新唐书·艺文志》)、李勣(见《崇文总目》)等均撰《脉经》,均佚。《濒湖脉学》、《脉诀汇辨》等所列“考证书目”中有蔡西出《脉经》,亦未见。

猜你喜欢

  • 舌体

    即舌质。详该条。

  • 肝虚寒证

    证名。指素体阳虚,肝脏亏损所出现的证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名曰肝虚寒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肝虚

  • 病证名。详厥证条。

  • 水郁折之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水郁折之,谓制其冲逆也。”水郁,指水气郁滞;折,调节制约。水郁的根本病机多在于肾。如肾阳衰微,症见颜面苍白,头晕眼花,腰部痰痛,四肢发冷,小便短少,面及下

  • 芳香化浊

    治法。使用芳香化湿的药物治疗湿浊内蕴的方法。症见脘腹胀闷,泛恶欲呕,大便溏薄,体倦乏力,口腻觉甜者,用藿香、佩兰、砂仁、厚朴等;如兼头晕而胀,舌苔白腻,可加菖蒲、鲜荷叶、陈皮、法夏、大腹皮等。

  • ①皮肤。参皮毛条。②肌肤。《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

  • 食积

    病证名。出《平治会萃》。食物停滞不能消化的证候。又名宿食不消、乳食不调。小儿脾胃嫩弱,乳食失调,致伤脾胃,食积滞于内,六淫病邪侵于外而致。症见腹胀,腹痛,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治宜消食导滞,调理脾胃

  • 文冠木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无患子科植物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ge.茎干或枝条的木部。分布东北、华北、甘肃、河南。甘,平,无毒。祛风湿,消肿止痛,收敛黄水。治风湿性关节

  • 维宫

    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髂前上棘下方凹陷(维胞)斜下1寸处;或于维道穴斜下2寸处取穴。主治子宫下垂。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肝满

    肝脉为邪气壅滞而满实。症见两胁胀满,睡眠惊骇不宁,小便不通而肿等。《素问·大奇论》:“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