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马莳注:“其脉若滑,则病脾风疝,外感之邪也。”张志聪注:“太阴脉滑,则土邪有余,脾风疝者,即肿重坠之属,病在湿也。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九。又名脱囊、疽。即外阴部肿大的病证。《外科大成》概括为:①单纯阴囊肿大。多因感受寒湿而致。宜用桃仁丸。②指内吊。详该条。③阴囊肿大,光亮不痛,偶见阴茎全缩。多为肝肾气虚而致。
证名。出《素问·风论》。王冰注:“上渍,谓皮上湿如水渍也,以多汗出故尔。”《类经》卷十五:“上渍者,身半以上,汗多如渍也。”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又名临蓐、临盆、临月、临草、卧蓐、坐蓐、坐草、草蓐、上草、免蓐。指临近生产,进入分娩期。
见《药品化义》。即葱白,详该条。
指肝气亢盛的热象。多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症见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弦数;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治宜平肝泻火。
书名。1卷。又名《心圣图说》、《心圣要言》。本书未暑撰人姓名及年月,仅有1610年殷宗器重刻的序言。书中根据北宋理学的理论论述养生法,虽有一定偏见,但提倡心理治疗和导引疗法,并有坐功图式等,可供医疗参
病证名。麻疹泄泻,多由胃肺热毒,下移于肠所致。《古今医鉴》:“麻疹泄泻,须分新久寒热,新泄热泄者,宜服四苓散,加木通;寒泄者,十中无一;如有伤食伤冷,不得已以理中汤,一服而止。”麻疹泄泻,乃火邪内迫,
见《广东中药》。为铁包金之别名,详该条。
指疾病过程中,邪气盛,正气激烈对抗,出现实证的病机。如壮热、无汗、烦躁、狂乱、腹痛拒按、便秘尿赤、脉滑数有力等。《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