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湿痰证之一。《症因脉治·外感痰症》:“湿痰之症,身发寒热,面目浮肿,恶寒头痛,身痛不能转侧,呕吐恶心,烦满不渴,此外感湿痰之症也。”多因坐卧卑湿之地,或感受雨湿,与体内水液交凝而致。治宜散风除湿为主。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泽穴,见该条。
《医学传灯》卷下方。枳壳、厚朴、山楂、黄芩、白芍药、丹参、桔梗、槟榔、泽泻。水煎服。治痢疾,外无头疼身痛,内无里急后重者。若热盛,加黄连(酒炒)。
《金匮翼》卷六方。人参一钱,炮吴茱萸三分,黄连六分,茯苓二钱,半夏一钱半,木瓜七分。加生姜,水煎服。治胃脘痛不能食,食则呕,其脉弦者。
病名。系指由气血真元耗损所致之耳聋。《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夫劳聋者,是肾气虚乏故也。足少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劳伤于肾,则宗脉虚损,气血不足,故名劳聋。”《仁斋直指方》:“劳役伤于血气
病证名。又称食泻、食泄、积泻、食积泻、胃泻。《丹溪心法·泄泻》:“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症见饱闷恶食,嗳腐吞酸,腹痛则泻,泻后痛减,泻下不畅,粘而秽臭,苔腻,脉滑或弦紧。治宜消食和
【介绍】:见汪淇条。
①危重证候之一。《中藏经·虚劳死证》:“肾绝大便赤涩,下血,耳干,脚浮舌肿者,六日死。”《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病人肾绝,四日死,……齿为暴枯,面为正黑,目中黄色,腰中欲折,白汗出如流水。”《
【介绍】:宋代医僧。丹阳(今江苏丹阳)人,住普宁寺,以通晓医术负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