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热伏心啼

胎热伏心啼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指婴儿惊啼面赤唇红的证候。由于妊母恣食辛酸,多味炙煿热气熏蒸,传入胎中,以致胎受其气,伏于心经,出生后因风邪暴伤而诱发。治宜清热宁心,用导赤散黄连蝉蜕

猜你喜欢

  • 气功推拿

    即运气按摩。见该条。

  • 通声煎

    《类证治裁》卷二方。杏仁、五味子、木通、菖蒲、人参、桂心、款冬花、细辛、竹茹、酥、姜汁、白蜜、大枣肉。水煎服。治咳嗽气促,满闷失音。

  • 产后肝萎

    古病名。清·曾懿《妇科良方》:“产后小儿生下失血过多,遂遗下一物,如脂膜状,乃气血素亏,产前劳伤,肝之脂膜,随血崩堕,名曰肝萎。治宜大补气血,略加升提之品。”类似胎膜残留。

  • 古二母散

    见《医学入门》卷六。知母、贝母各一两,巴豆霜十粒。为末,每服一钱,生姜三片,临卧细嚼,白水送下。治新久咳嗽,兼治痰喘。

  • 三百六十五节

    指全身穴位。《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王冰註:“三百六十五节者,非谓骨节,是神气出入之处也。”三百六十五是约数,当时实际穴位不足此数。

  • 赵自正

    【介绍】:北宋医生。德州平原(今山东平原)人,其父知嵓也精于医,弟白化任翰林医官使。自正以医术应试,任翰林医学。

  • 易简方

    方书名。1卷。宋·王硕撰。约刊于十二世纪末期。本书选方以《三因方》为基础,参考其他有关著作并选录其常用或重要的方药编成。首记人参、甘草、附子等30种常用中药的药性及其单方验方;次载三生饮、姜附汤等常用

  • 中医临床新编

    书名。广东省中医院编著。分上下二篇。上篇中医学基础,内容包括脏腑、病因、诊断、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药物、新医疗法等;下篇分述临床各科病症。本书重点阐述与临床结合比较紧密的基础理论,临床部分尽量选用在医

  • 苏子汤

    《外台秘要》卷九方。苏子一升,半夏(洗)四两,桂心、炙甘草、人参各一两,陈皮、干姜、茯苓各三两。水煎,分三次服。治气上迫满,或气不通,烦闷喘呕。若虚热,去干姜,用生姜六两,并加黄芩二两。

  • 幽明

    太阴与少阴交尽,为阴之极,所以叫幽;太阳与少阳合明,为阳之极,所以叫明。幽明分配,成为寒暑的不同。《素问·至真要大论》:“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