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蒸

猜你喜欢

  • 肩髎

    经穴名,代号SJ1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肩峰突起之后下方,约肩髃穴后1寸凹陷处。布有腋神经肌支和旋肱后动脉肌支。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等。直刺1~1.5寸。艾

  • 溽蒸

    湿热熏蒸。《素问·气交变大论》:“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

  • 胃气不足

    证名。即胃气虚。指胃气虚弱所出现的证候。《诸病源候论·胃病候》:“胃气不足,则饥而不受水谷,飧泄,呕逆,是为胃气虚也。”治宜益气建中。选用小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参见胃病条。

  • 虚劳耳聋

    病名。系指由劳伤、肾虚所致之耳聋。《诸病源候论》卷三:“肾候于耳,劳伤则肾气虚,风邪入于肾经,则令人耳聋而鸣。”治宜补益肾气。方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左归饮等加减。参见耳聋条。

  • 陷骨

    经穴别名。见《普济方》。即陷谷。见该条。

  • 顺经草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

  • 穿墙草

    出《经效实验单方》。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 脉诀汇辨

    书名。10卷。清·李延昰辑撰于1664年。作者鉴于当时广为流传的高阳生《脉诀》之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有关脉学论著,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脉学予以辨驳订正。卷1所述,多属作者研究脉学之心得。认

  • 疽病方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方。白蔹、黄芪、芍药、肉桂、干姜、川椒、茱萸(应作吴茱萸)各等分。为末,每服一三指大撮,入一杯酒中,日服五、六次。治疽病。若骨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

  • 子痈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系生于睾丸的痈。有急慢之分。急性者多因湿热下注,气滞血凝所致。多为一侧睾丸肿硬,疼痛剧烈、灼热,阴囊皮肤紧张光亮。治宜清利湿热,疏肝理气。宜龙胆泄肝汤加橘核、荔枝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