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之一。指疟疾延久不愈,深入三阴经者。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丹溪心法·疟》:“老疟病,此系风暑于阴分,用血药引出阳分则散。”一名母疟。参见母疟、疟疾条。
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名。见该条。
外治法专著。1卷。清·陈炳泰撰。刊于1892年。作者鉴于不少病症的致病原因多由于饮食滞气陷于大肠而致中焦食阻、肠胃不通,遂仿张仲景蜜煎导法之义,创制“水针”,即用小竹管及猪小肠数尺相连,中盛以水,插入
书名。各2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有“多歧而不一”的感慨。后得《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歧者,渐归一贯”。书名的意义,张氏释为“缵
书名。1卷。明·汪机撰。刊年未详。正文部分分绘有始出、圆混等16幅痘疹图形,每图又分顺、逆、险三个小图,图下附解说。最后为痘治附方,共选153方,列其主治及配方。
【介绍】:见余岩条。
指湿热蕴酿于中焦脾胃及肝胆。湿为重浊粘滞之邪,阻碍气机,与热邪相合,则湿热交困。热因湿阻而难解,湿受热蒸而使阳气更伤。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粘腻不爽
出《脉经》。指月经不调。详该条。
出《针经指南》。即八脉交会穴。详该条。
【介绍】:南宋医家。字孟玉,号是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为淮南幕官,1196年(庆元二年)辑成《是斋百一选方》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