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五脏之一。与膀胱相为表里。主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由于生殖之精是人类生育繁殖最基本的物质,故称肾为先天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又主水,合三焦、膀胱二腑主津液,与肺、脾二脏同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又主骨、生髓,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故骨、脑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取决于肾气的盛衰。《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齿更发长,亦与肾气盛衰有关。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肾上连于肺,其脉上贯膈,入肺中,故亦主纳气。上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灵枢·脉度》);下开窍于二阴,司二便。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即肾经。见该条。《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小指属肾,肾气通于耳,络联于小指,通目瞳人,手合骨穴,足大敦穴。”

猜你喜欢

  • 脾风

    证候名。①脾经风邪。《素问·风论》:“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②肝传脾之病,肝为风木,故名。《素问·玉机真脏论》:“肝传之脾,病名脾风。发瘅,腹

  • 劳噎

    病证名。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其症气上鬲,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攻背疼痛等。治用五噎散等。参五噎、噎条。

  • 手少阳之正

    出《灵枢·经别》。即手少阳经别,见该条。

  • 女科辑要

    书名。①清·周纪常撰。4卷。刊于1823年。书中节要辑录各家女科论述。卷1经脉;卷2胎孕;卷3产育;卷4《竹林寺产科》;卷5《达生编》;卷6杂病;卷7~8为治疗方剂。并附刊单养贤《胎产全书》1卷。②清

  • 温疫析疑

    书名。4卷。清·唐毓厚撰。刊于1878年。作者认为“温、疫本属两途,只因习俗并称,以致疑义不明”(见本书凡例),遂广集诸家学说,参以己见撰成本书。唐氏将温、疫病证大致分为伏气、岁气、时疫、疫毒四门;兼

  • 毛发焦

    症名。指毛发干焦的症象。出《灵枢·寒热病》。多由血气耗伤,津液不能滋养所致。

  • 千金方养生书

    见世医得效方条。

  • 橡斗壳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即橡实壳,详该条。

  • 金安藏

    【生卒】:?~711【介绍】: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太常工籍,后迁右武卫中郎将等职。公元689年武则天称制,睿宗为皇嗣,有诬其异谋者,武后召问状,左右畏惨楚。金藏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引佩刀自剖腹

  • 安丘望之

    【生卒】:约一世纪【介绍】:西汉时巫医。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附近)人。受道家影响,讲求“恬静”,著有《老子章句》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