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代医家。广东人。撰《跌打新书》2卷,主要记述跌打损伤之查症、诊脉、用药经验、辨伤及擒拿手法等,并附经验方。
书名。8卷。清·戴葆元撰。刊于1887年。此书系据《本草纲目》、《本草备要》二书内容予以增删而成。共载药1208种。编例仿《本草纲目》之十六部,各药以大字述其性味功治,小字列举附方,可谓《本草纲目》之
病证名。指阴血不足,肠道欠润而致的大便秘结。多见于老弱、产妇、病后或发汗、利小便过度而津涸者。《万病回春·大便闭》:“虚弱并产妇及失血大便不通者,血虚而闭也。”其症头眩心悸,面色无华,唇舌淡,脉细涩,
标本是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一种主次的关系。①凡病因与症状,先病与后病,正气与邪气,病在内与病在外等,都有标本的关系。从人体与致病因素来说,人体的正气是本,致病的邪气是标;以疾病的本身来说,病因是本,症状
人体部位名。指眼球深部。《灵枢·寒热病》:“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对入系目本。”或称眼系。《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参“目系”条。
见沈氏尊生书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小儿惊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则掣缩成痫。”《幼科类萃》:“惊者,虚惕怔忡,气怯神散,痰涎来去,其泻必青,渐生风而未至惊风也。夫惊邪入心,则面红脸赤,
针法著作。承淡安等编。书中阐解子午流注学说在针法上的应用。195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病证名。凤林寺《女科秘宝》:“此症因寒伤肺经,有痰涎攻上,致咽中作痛。宜服甘桔汤:甘草三钱,桔梗一两。”
补法之一。亦称益气。是治疗气虚证的方法。人身五脏六腑之气,为肺所主,而来自中焦脾胃水谷的精气,由上焦开发,输布全身,所以气虚多责之肺、脾二脏。气虚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声低懒言、呼吸少气、面色白、自汗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