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肩外俞

肩外俞

经穴名,代号SI1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另说“大杼旁三寸”(《医学入门》);“平开大椎三寸”(《循经考穴编》广注);“横直陶道四寸七分微高些”(《针灸集成》)。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及副神经,深层为肩胛背神经及颈横动、静脉。主治肩背酸痛,颈项强急落枕,肘臂冷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蛇胎

    病名。①见《外治寿世方》卷四。即蛇身。详该条。②怪胎之一。

  • 痞热

    病证名。小儿食积成痞而致发热者。《幼科指南》:“痞热者,由饮食不清,伏结于内,致成痞块,以生内热,熏灼于外。”宜以消积清热为治。

  • 火薪脉

    脉象。脉来如火燃薪,焰势浮盛而无根。《素问·大奇论》:“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

  • 通经散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黄芩二两,红花、苏木、黄连、羌活、薄荷、炒栀子、香附、生地黄、当归赤芍药、木贼、甘草、川芎各一两,大黄五钱。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服。治妇女逆经,血随气行,

  • 合包花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即荷包花,详该条。

  • 刺志论篇

    《素问》篇名。志,与誌同,就是针刺疗法的辨证准则。本篇以形与气、血与脉以及饮食与气,气与身体寒热虚实的对比,说明疾病的正常与反常现象。进而阐述邪正虚实与针刺补泻原则,故名。

  • 主客配穴法

    即原络配穴法,见该条。

  • 昏晕

    证名。又作昏运。指头脑昏沉眩晕感觉。亦有指眩晕之常发于黄昏者。多因阴虚所致。《证治汇补·眩晕》:“日晡眩晕,得卧少可,谓之昏晕,此阴虚也。”详阴虚眩晕条。

  • 臀上出

    病证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髋关节后脱位。详胯骨出条。

  • 王勋

    【介绍】:清代医家。字于圣,安徽歙县人。撰有《慈航集三元普济方》一书,对疟、痢等证记述较详。但拘于运气之论,而刻板地制定六十花甲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