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肠鸣

肠鸣

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又称腹鸣。《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内经》肠鸣有五。一曰脾虚。经云,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枳实理中汤加木香。二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六君子汤加木香。三曰邪在大肠。经云,肠中雷鸣,气上冲胸,邪在大肠。半夏泻心汤。四曰土郁。经云,土郁之发,肠鸣而为数后是也。平胃散半夏、木香、茯苓。五曰热胜。经云,少阳在泉热淫所胜,病腹中肠鸣,气上冲胸。葶苈木香散。《金匮》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腹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东垣云,如胃寒泄泻,肠鸣,于升阳除湿汤中加益智、半夏各五分,生姜大枣和煎。丹溪云,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乃火激动其水也。二陈加芩、连、山栀;不应,用胃苓汤加减。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葶苈丸加木香。”

猜你喜欢

  • 洞泄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①指阴盛内寒所致的泄泻。《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洞泄谓食已即泄。……阴盛生内寒,故令人府藏内洞而泄。”《奇效良方·泄泻门》描述洞泄有心腹痛,大肠切痛,肠鸣食不化,手足厥冷

  • 阴痧

    痧证之一。①指痧证腹痛而手足冷者。《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阴痧,腹痛而手足冷者是也,宜用火焠;或因秽气所触而致。”宜藿香汤。②指猝然而发的四种重危痧证。《痧证指微·阴症》:“有四症,俱猝然而发。

  • 鬼穴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风府,见该条。

  • 顺气消食化痰丸

    即化痰丸第一方。见化痰丸条。

  • 神仙沉麝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方。没药、血竭、沉香、麝香、朱砂各一两,木香半两,甘草二钱。为细末,用甘草熬膏,搜和为丸,姜盐汤嚼下。治气痛不可忍,及妇人产后血崩。

  • 程门雪医案

    医案著作。上海中医学院编。此书共载程氏医案168则,包括22种病证。处方精炼,用药轻灵。1982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吃忒(te 特)

    即呃逆,又称咳逆。古称哕。《儒门事亲·治病百法·咳逆》:“咳逆,俗呼曰吃忒。”详呃逆条。

  • 小叶团花

    见《广西中草药》。为水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 足太阴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季春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其病足大指(趾)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下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

  • ①读zàng。①义同脏。出《灵枢·本脏》等。泛指人体内的脏器。②地名。指我国西藏自治区。如藏麻黄,即指西藏所产的麻黄。②读cáng。贮藏、受纳之义。《素问·五藏别论》:“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同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