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病

肝病

病名。指肝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藏血,开窍于目,肝病多由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络瘀阻,或肝阳偏亢,肝风内动,以及肝经湿热寒滞肝脉等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难经·十六难》:“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齐左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癃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脉经》卷六:“肝病,其色青,手足拘急,胁下苦满,或时眩冒。”《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卷二:“肝病,面青筋急,多怒,目痛目闭不欲见人,脐左动气。”《太平圣惠方·肝脏论》:“夫肝虚则生寒,寒则苦胁下坚胀,寒热,腹满,不欲饮食,悒悒情不乐,如人将捕之,视物不明,眼生黑花,口苦头疼关节不利,筋脉挛缩,爪甲干枯,喜悲恐,不得太息,诊其脉沉细滑者,此是肝虚之候也。”又:“肝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致心下坚满,两胁痛小腹,忿忿如怒,气逆头眩,为血有余,即目痛,眼眥赤,生瘜肉,阳毒所致,悒悒先寒而后热,颈直背强,筋急,不得屈伸,诊其脉浮大而数者,此是肝气实也。”《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其性条达而不可郁,其气偏于急而激暴易怒,故其为病也多逆,逆则头痛耳聋,颊肿,目瞑,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善瘈,四肢满闷。……经病则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色脱,遗溺癃闭,其郁与胜,必侵及乎脾,脾受木邪,则胸满呕逆,飧泄。总而计之,其为寒热虚实邪气侵克,本经自病与经气相加种种诸症。”《本草纲目·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肝藏血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本病,诸风眩运,僵仆强直惊痫两胁肿痛,胸肋满痛,呕血,小腹疝痛,痃瘕,女人经病。标病,寒热疟,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丈夫疝,女人少腹肿痛阴病。”治宜疏肝理气,平肝泻火,活血通络,养血柔肝潜阳熄风等法。参见肝病各条。

猜你喜欢

  • 艾子

    出《本草图经》。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 五味过伤

    伤食之一。见《东医宝鉴》卷四。因过食五味致伤。《医便·饮食论》:“五味入口,不欲偏多,多则随其脏腑各有所损,故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辛多伤肝,苦多伤肺,酸多伤脾。《内经》曰,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

  • 鼻洪

    病证名。《大明诸家本草》:“茜草,……止鼻洪。”指鼻衄之甚者。参见鼻大衄条。

  • 接续草

    出《本草拾遗》。为问荆之别名,详该条。

  • 摄龟

    出《尔雅》。为夹蛇龟之别名,详该条。

  • 手阳明经病

    即大肠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慄不复。”

  • 野水芹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黄堇之别名,详该条。

  • ①肓膜。《素问·腹中论》:“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②心下膈上的部位。参见膏肓条。

  • 结舌

    病证名。又名连舌、绊舌。由于舌尖下的膜(即舌系带)短缩,舌尖受其牵绊,以致舌头转动伸缩不灵,妨碍吮乳。年龄稍大,则见发育困难,吐词不清。处理方法:可用小毒的钝头小剪刀,将舌下系带剪开,在剪口外搽枯矾水

  • 脾主中土

    脾属中央土。因其运化水谷精微,滋养脏腑器官、四肢百骸,故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央生湿,湿生土……在脏为脾。”《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张景岳注:“脾属土,土为万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