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疳

肝疳

五疳之一。出《颅囟经》卷上。又名筋疳风疳。《证治准绳》引杨氏云:“肝疳者由乳食不调,肝脏受热所致也。”主要症状为面目、爪甲发青,眼涩不能睁开,昏暗雀盲成为疳眼(详疳眼条),同时伴有肚大筋青,体瘦,大便色青等。治疗宜清肝泄热,用泻青丸加减,次用集圣丸(《幼科发挥》:黄连干蟾青皮莪术使君子砂仁芦荟夜明砂五灵脂当归川芎木香)以清热除疳,健脾消积。

猜你喜欢

  • 瘀血短气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血病门》。指血阻于内致气机升降不利者。多因负重拼伤,或郁怒伤肝,血络瘀阻所致。证见胁下支撑作痛,呼吸困难,有短促感。形体羸弱,遇怒恼则胁痛加剧等。治宜化瘀为主,可用麦芽煎汤

  • 稚阳稚阴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阳是指体内各种功能的活动,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具有物质性的东西;稚阳稚阴是指小儿在功能活动和物质基础上均未臻完善。《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闫季忠在

  • 关刺

    古刺法名。五刺之一。《灵枢·官针》:“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黄帝内经太素》作开刺),一曰岂刺。”指在患处两端尽筋上,即关节的肌腱附着部直刺而避免出血的刺法

  • 玉池

    道家称口为玉池。《黄庭内景经》:“口为玉池太和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玉池散,治齿口臭。

  • 循经传

    指外感热病按六经顺序传变所出现的证候。《此事难知·太阳六传》:“太阳传阳明胃土者,名曰巡(循)经传,为发汗不彻,利小便,余邪不尽,透入于里也。”《医学心悟·伤寒纲领》:“传经者,由太阳传阳明,由阳明传

  • 治崩三法

    指治疗血崩常用的三个基本治则。《丹溪心法附余》:“经血暴下,久而不止,谓之崩中。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若止塞其流,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止澄其源,

  • 四折骨

    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腓骨骨折的合称。

  • 徐叔响

    【介绍】:南北朝时期宋齐间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对针灸、小儿科、本草等均有研究。著有《针灸要钞》、《疗少小百病杂方》、《疗脚弱方杂》、《解寒食散方》、《杂疗方》、《本草病源合药要钞》等,均佚。

  • 经断前后诸症

    病证名。指妇女更年期月经将断未断之时,出现一些综合性的病症。多因肾气衰弱,冲任虚损,精血不足,以致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和温煦,临床症状参见更年期综合症条。如见头昏目眩,心烦易怒,情志失常,手足心发热,月经

  • 湿气

    ①六淫之一。《素问·天元纪大论》:“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湿气,为长夏的主气。湿属阴邪,性质重浊而粘腻,能阻滞气的活动,影响脾的运化。外感湿邪,常见体重腰痠,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痛处不移。湿浊内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