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实热证

肝实热证

证名。指肝经邪热炽盛的病症。《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息忿忿如怒状,名曰肝实热也。”《太平圣惠方》卷三:“夫肝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致心下坚满,两胁痛引小腹,忿忿如怒。气逆目眩,为血有余,即目痛,眼眥赤,生瘜肉,阳毒所致,悒悒先寒而后热,颈直背强,筋急不得屈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肝胆经虚实热证治》:“肝实热,阳气伏邪胁痛,忿忿悲怒,发热喘逆,满闷,目痛,视物不明,狂悸,非意而言,乍宽乍急,所作反常。”《杂病源流犀烛·目病源流》:“肝脏积热,先患赤肿,疼痛,怕日羞明,泪溢难开,忽生翳膜,初患一目,渐及两眼。”治宜泻肝清热为主。选用竹沥泄热汤泻肝汤泻青丸等方。

猜你喜欢

  • 蝼蛄疖

    病名。常见头皮疮疡之一。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曲蟮拱头,蝼蛄窜穴。由暑热生疖失治所致。多发于小儿头皮,初起为毛囊性丘疹,逐渐增大如黄豆至梅李大小之疖肿,根底坚硬,继之形成脓肿,多自溃浓出;因脓泄不畅

  • 黄帝太素人迎脉口诊补证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 郭照乾

    【生卒】:约9世纪末【介绍】:宋代医生。字汝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治疗妇科负盛名。

  • 口麻

    症名。系指口内麻木不仁。常见于其他一些全身性疾病。《血证论》卷六:“口麻是血虚。”治宜补血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参见口不仁条。

  •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药物学著作。简称《证类本草》。31卷。宋·唐慎微约撰于十一世纪末。1108年(大观二年)刊印时由艾晟补入陈承《本草别说》的内容,称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1116年(政和六年),曹孝忠等重行校刊合并为

  • 喑,为瘖的异体字。即失音。详该条。

  • 吴象先

    【介绍】:参见吴正伦条。

  • 五指柑

    见《广西中药志》。为佛手柑之别名,详该条。

  • 肝疔

    病名。①《外科启玄》卷二:“其色青,其形生于肝脏部位,足之大趾端,胁肋之次,其症寒热头项痛,眼中有火光感,口苦胁痛,小便难,面青,宜用小柴胡汤内加托里解毒之剂。”②紫靥疔之又名。见该条。

  • 湿痰不孕

    病证名。出清·叶其臻《女科指掌·种子门》。不孕症型之一。即痰湿不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