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中热证

猜你喜欢

  • 补气摄血

    补法之一。即补气止血、补脾摄血。治气虚出血,日久不止的方法。如妇女崩漏,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四肢清冷,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细弱。用补中益气汤加蕲艾、乌梅炭、侧柏炭等。

  • 舌木

    病证名。又称木舌系指舌麻木。《景岳全书》卷二十六:“肝热则舌木而硬。”参见舌痹条。

  • 双美丸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即夜光丸第二方,见夜光丸条。

  • 睊(juān 涓)目

    病证名。①目侧视貌。《证治准绳·杂病》指出,双目睛通亦名睊目。详目偏视条。②古义与涓通。《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风气客于睑眥之间,与血气津液相搏,使目眥痒而泪出,目眥恒湿,故谓之睊目。”

  • 备急千金要方

    书名。又名《备急千金要方》。30卷(后代又有93卷本,内容同)。唐·孙思邈撰于七世纪中期。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卷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

  • 十月胎形

    指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成长过程。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后世医家

  • 惯堕胎

    见黄体端《女科秘方》。即滑胎。详该条。

  • 脾痹

    病名。由肌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肌痹者。《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圣济总录·脾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是为脾痹。”《症因脉治·脾痹》:“脾痹之症,即肌痹也

  • 悬小

    脉来细小而如物悬空摆动。为元气大虚之象。《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 燔针

    ①指用火烧针。又称焠针、火针。《灵枢·经筋》篇在论述经筋痹症的治疗时,用“燔针劫刺”的方法也就是将针以火烧红后,迅速地刺入选取的刺激部位,旋即拔出的一种疗法。明代吴鹤皋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解中称:“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