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补阴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①《银海精微》:“拘急牵飕,瞳青胞白,痒而清泪,不赤不痛,是谓之风眼。”②《诸病源候论》:“由冒触风日,风热之气伤于目,而眦睑皆赤烂,见风弥甚,世亦云风眼。”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方。川芎一钱,当归四钱,炮姜四分,炙甘草、荆芥炭、乌梅炭、炒蒲黄各五分,桃仁十粒。加大枣,水煎服。治产后血崩。若气血衰竭,汗多气促,加人参三至四钱。
针刺麻醉法之一。是相对于耳针麻醉、面针麻醉等法而言。指以针刺经穴或经外奇穴为主的一种针麻方法。其法根据不同手术,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神经节段取穴等原则,选配适当穴位。术前按针麻常规给予辅助用药,针麻
病证名。指精神情志伤损的疾患。《灵枢·本神》:“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天。”《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参见七伤条。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脏会季胁。”李胁指章门穴。盖章门为脾之募穴,脾为生化之源,五脏皆取禀于脾,故名。凡五脏疾患,皆可酌情取用。
《伤科汇纂》卷七方。草乌、白芷、赤芍药、白芨、秋叶、枇杷叶、韭菜根各一两。为细末,蜜调敷患处。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
病证名。又名产泄。《丹溪心法》:“产后泄泻,此余血渗入大肠为泄,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用荆芥大者四、五穗,于盏内烧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研汤调下。此药虽微,能治大病,方名的奇散。”《张氏医通》卷十一:
即盘肠生。详该条。
病证名。指泄泻黄色粪水的病证。多由感受风湿之邪,内搏肠道而致。元·朱丹溪《幼科全书》:“泄泻不住成黄水者,或渴或不渴,此风湿也,其证多得于夏,以五苓散加防风,苍术、羌活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