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五十朋赋》。指怀孕之始。
《审视瑶函》卷四方。牛黄、珍珠、朱砂、母丁香、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沉香、雄黄、人参各一钱,琥珀八分,麝香三分,煅钟乳石一钱半,白芷、当归尾各二钱半。为末,老米饭为丸,粟米大,每服一分,空腹、临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经脉名称之一。包括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与太阳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阴之前,名曰阳明。”本经多血多气,阳气最盛,是在太阳和少阳两经阳气基础上的发展。《素问·至真要大论》:“两阳合明
病证名。又称食泻、食泄、积泻、食积泻、胃泻。《丹溪心法·泄泻》:“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症见饱闷恶食,嗳腐吞酸,腹痛则泻,泻后痛减,泻下不畅,粘而秽臭,苔腻,脉滑或弦紧。治宜消食和
《辨证录》卷十方。生甘草、大黄、金银花各一两。水煎服。治钩吻中毒。
【介绍】:明代医生。字君颖。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备急良方》等书。
证名。指呕吐清水或涎沫。《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素问吴注》卷十二:“寒气乘之故发呕,湿气乘之故涌出涎汁。”详吐清水、吐涎沫条。
指引致痘疮(天花)之邪毒。中医认为痘疮系因内蕴之胎毒为外在的天行疠气所引动而发病,故称为“痘毒”。《医学正传》卷之八:“盖因胎毒藏于命门,遇岁火太过,热毒流行之年,则痘毒因之而发作矣。”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