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肉疙瘩

肉疙瘩

俗病名。为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的一种皮肤病。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又名锯痕症肉蜈蚣、多继发于外伤烧伤或手术后的瘢痕上,亦可因疮疖后而继发者。好发于胸、背及四肢等处。皮损高突不平,逐渐扩展,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或如蟹爪,坚韧有弹性,色淡红或暗红,表面光滑无毛发;或有痛痒感。若发生关节部位,可影响活动功能。外贴黑布膏或苦参子膏。发痒者,用山豆根五倍子各30克,研末,麻油调,厚敷患处,五日敷一次。即瘢痕疙瘩。

猜你喜欢

  • 医统正脉

    见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条。

  • 月亮柴

    见《贵州植物药调查》。为黄栌之别名,详该条。

  • 阴股

    同股阴。详该条。

  • 岩角

    见《云南中草药》。为岩笋之别名,详该条。

  • 神珠丹

    《卫生宝鉴》卷六方。又名离珠丹。炒杜仲、萆薢、巴戟天各二两,诃子五个,龙骨、朱砂各一两,炒补骨脂三两,胡桃肉一百二十个,砂仁半两。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

  • 脱骨丹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金樱根之别名,详该条。

  • 四肢懈惰

    证名。见《医钞类编·肢体门》。即四支解堕。详该条。

  • 色复

    劳复证之一。即房劳复。《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房劳复者,即女劳复,一名色复。”详房劳复条。

  • 学医随笔

    书名。清·顾淳庆撰于1821年。全书共分伤寒、温病、痢疾、霍乱、咽喉及胎产六篇。每篇先引古代医学文献中有关论述,继则阐明作者对该引文的学习心得,可供研究中医古籍参考。本书并附民间简易方和救急方。

  • 热眼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其症乌轮突起,胞硬红肿,眵泪湿浆,里热刺痛,是谓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