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

指针刺耳廓特定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耳和经络有密切的关系,《灵枢》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论述,并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利用针灸刺激耳廓治疗疾病,在《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大成》等许多古代文献均有记载,民间亦广为流传,但未形成系统。解放后,广大医务工作者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吸收国外研究成果,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予针灸,还可施行电针,注射药物或割治等方法,并可用作针刺麻醉。临床操作时,以耳针(或短毫针)对准选定穴位快速刺入,但不可穿透耳壳,捻转数秒钟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可运针数次。需较长时间留针,可用皮内针埋置。使用其他方法者,参阅有关各条。本法适应范围很广,凡针刺疗法适应病症均可酌情使用,对疼痛性疾患效果尤佳。为准确选取穴位,有耳穴探测器可供使用。

猜你喜欢

  • 肝经失血

    病证名。《不居集》卷十三:“肝经失血:肝藏血,因怒而动血者,属于肝。”症见失血鲜红或瘀黯,躁扰喘急,面青脉弦。挟肝火则伴见烦热不宁;挟肝气则伴见胸肋痛满。治宜疏利、降火、行气等法。选用柴胡栀子清肝散、

  • 向天葫芦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 暑温

    病名。指发生于夏季的温热病。可见于乙型脑炎等病。暑多挟湿,暑温则指暑热偏盛者。《温病条辨·上焦篇》:“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主要症状有壮热口渴,心烦而赤,汗多少气,脉象洪大等。病程中极

  • 心阴虚

    由劳神过度或久病、热病耗伤心阴所致。又称心血虚。症见心悸,心烦,失眠,易惊,健忘等;甚则可见盗汗,低热,五心烦热,口干等症;舌红少津,脉细数或促。治宜养心安神。

  • 指孔道。《灵枢·刺节真邪》:“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

  • 天行头痛

    病证名。指传染性疾病而见头痛者。《症因脉治·外感头痛》:“头痛之症,初起不因内伤,忽尔头额作痛,沿门多病,大小传染,此外感岁运之气,所谓天行症也。”多因湿毒侵袭,搏于经络所致。症见头痛,身发寒热,头面

  • 脾胃俱虚

    指脾胃两经俱虚。《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胃中如空状,少气不足以息,四肢逆寒,泄注不已,名曰脾胃俱虚也。”

  • 产后口鼻黑鼻衄

    病证名。产后重证之一。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一。因产时气虚血散,营卫运行失常,胃绝肺败所致。症见口鼻有黑气环绕,鼻衄。急用二味参苏饮加附子,水煎服。并中西医结合治疗。

  • 指肚

    即手指掌面各指节之间肌肉略突起的部分。

  • 许观曾

    【生卒】:1898~1939年【介绍】:民国时期医家。字半龙。江苏吴江人。曾在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著有《内经研究之历程考略》、《中医诊断学大纲》、《外科学大纲》、《药敛启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