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元代医家。字存心。江西崇仁人。武昌路医学教授,治病多显效。但常以脉象推断寿夭祸福,对医学和诊断学产生了不良影响。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四。由寒气收敛腠理,阳气不能发越、怫郁而作。多在秋冬季节,项背或周身发疮,如疥如癣;或如疙瘩作痒,浸水结痂,至交春暖即愈。宜内服荆防败毒散解表,再以补中益气汤实表;外搽绣球丸
痛处有烧灼感。可见于郁火伤阴之胃脘痛,或热毒炽盛的疮疡、汤火伤等。
头部。因头位居于人体之首,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
即变蒸,详该条。
病证名。指中暑之轻者。《医碥》卷一:“暑迷一证,似中而轻,欲睡懒语。壮人香薷饮加黄连一钱,虚人星香散加香薷一钱。醒后冷汗不止,手足尚逆,烦闷多渴者,香薷饮。若过投冷剂致吐利不止,外热内寒,烦躁多渴,甚
【介绍】:明代医家,文人。字德甫,号全庵,自号抱琴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通诗文、音乐,兼通医学。著述不少,在医学方面,校辑有《素问心得》、《灵枢经心得》、《香奁润色》、《金鉴本草》等书。
古病名。即肝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难经·五十四难》:“肝之积,名肥气。在左胁下,如复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济生方》卷四:“肥气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眼弦赤烂。详该条。
即差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