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瘙痒

经行瘙痒

病证名。指经行前后,自觉身痒,有时仅发生于外阴、乳头,经后痒则消失。多因血虚生风肝郁化风湿热所致。若素体阴血不足,经行阴血益虚,化燥生风,肌肤失于濡养,症见经行阴部、乳头,或全身瘙痒,入夜尤甚,皮肤麻木干燥,烦躁失眠头晕心悸口干便结,治宜滋阴养血润燥,方用当归饮子加减。若因血虚肝郁,化热生风,症见乳头,外阴瘙痒,经前胸胁少腹胀痛,烦燥易怒,治宜养血疏肝消风,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若肝经湿热下注。症见外阴瘙痒、阴部坠胀,带多色黄,口干便结,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猜你喜欢

  • 鸦叉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丫发。见该条。

  • 五志过极

    五志,指喜、怒、忧、思、恐五种情志,亦泛指各种精神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其物质基础的。这些活动过度,就会损及五脏精气,或影响脏腑气机失调,产生疾病。参见五志化火条。

  • 九针

    针具名,出《黄帝内经》。为九种针具的总称。即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灵枢·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说明九针的形状、用

  • 骸关

    指膝关节。《素问·骨空论》:“膝解为骸关。”

  • 方以智

    【生卒】:1611~1671【介绍】:明代哲学家兼医家。字密之。安徽桐城人,幼读格致之书,因父病而于26岁时学医,并于满清入关后曾到南方行医。著有《东西钧》、《通雅》和《物理小识》,记述和介绍动、植、

  • 诊足脉

    指按诊足背部趺阳脉。趺阳脉可候胃气有无及其盛衰,《伤寒论》常用以此作为寸口诊脉法的补充。《医门法律》卷一有“申治伤寒病不诊足脉强汗动其经血之律”、“申治伤寒病不诊足脉误下伤其脾胃之律”等,强调诊足脉的

  • 引兵先锋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即凉血饮,见该条。

  • 双锁口痘

    病名。指痘疮面部俱稀,口角独有,色黑而大,两口角生者为双锁口痘。由痘疮邪毒薰灼所致。治宜解毒托邪。可选银翘散、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加减。

  • 汪哲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生。字朴斋。安徽休宁人。撰有《产科心法》一书(刊于1799年)。

  • 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

    针灸著作。又名《洁古云岐针法》,1卷。金元·张璧撰(按:张璧即云岐子,其父为张洁古)。本书主要论述针法补泻和部分针刺治疗经验,文字简略。内有:论迎随补泻、经络取原(穴)法、王海藏拔原例、经络腧穴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