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区带
疾病反映于体表呈带状的敏感区域。穴区带疗法就以此为依据。它与敏感点(或压痛点)不同,前者为“面”,后者为“点”。
疾病反映于体表呈带状的敏感区域。穴区带疗法就以此为依据。它与敏感点(或压痛点)不同,前者为“面”,后者为“点”。
气功术语。脾神的代名词。《简易方》:“脾名常在。”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又名牙龈胬肉。多由阳明湿热熏蒸所致。症见齿龈间渐生胬肉,致齿牙壅叠不齐。治宜清热除湿。可选用清胃散、甘露消毒丹、三仁汤、温胆汤等加减。或可用生地黄汁一杯,皂角数片,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五。即乳痈。旧说因儿吮乳熟睡,鼻孔凉气袭入乳房,与热乳凝结而成。实则由于吮乳熟睡致伤或咬伤乳头而感染生痈。详乳痈条。
病名。指食积生痰所致的咳嗽。《医学入门》卷五:“食咳,因食积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二陈汤加厚朴、山楂、麦芽;伤生冷,以致肺胃不清,嗳酸吐泻,恶风寒者,五积散、理中汤、异功散;伤煎炒热物者,葶苈散,或
出《眼科要览》。为马蹄金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方盛衰论》。同肝气不足。详该条。
背的侧部,相当于肩胛下至第十二肋间部位的总称。
见《陕西中草药》。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不分卷。清·吴甡选辑。约刊于1710年。吴氏此编的脉学部分,基本上取材于《王叔和脉诀》和《濒湖脉学》,后附望、闻、问及小儿色诊。书中叙述各脉体象以《濒湖脉学》二十七脉为宗,删去原《王叔和脉诀》中
恶寒证之一。指恶寒由感受外邪所致者。《张氏医通》卷三:“外感、内伤……皆有恶寒,非阳独虚也。若脉浮紧,头痛拘急,身疼微恶寒,热起,是外感,审时令轻重发散之。”《证治汇补·恶寒》:“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