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水先后无定期

猜你喜欢

  • 指迷茯苓丸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即茯苓丸第四方。见茯苓丸条。

  • 晚发

    病名。伏气温病的别称。①指冬令受寒,邪伏至“清明”后始发的温热病。《时病论·晚发》:“晚发者,亦由冬令受寒,当时未发,发于来年清明之后,夏至以前,较之温病晚发一节,故名晚发病也。”②指夏受暑湿,留伏至

  • 前阴漫肿

    病证名。见徐大椿《女科指要》。多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肝郁化热,湿热蕴结流注于厥阴,以致前阴漫肿、疼痛。因脾虚者,兼见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治宜健脾利湿,方用四苓汤;因肝经湿热者,兼见心烦易怒,口苦胁痛,

  • 益脾

    即健脾。详该条。

  • 三菍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 暑病

    病名。①指邪伏于内,至夏而发的多种热性病。《注解伤寒论》卷二:“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②指感受暑邪随即发生的热性病症。《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

  • 暑痫

    病名。常见于重症中暑。指感受暑邪,热极神昏,卒然痉厥的病证。《温病条辨·上焦篇》:“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名曰暑痫,清营汤主之。亦可稍与紫雪丹。”“大人暑癎,亦同上法。热初入营,肝风内乱,手足瘛疭

  • 惠袋疬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右耳根部,其形如袋的瘰疬。证治见瘰疬条。

  • 阳复

    阳气来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复化,民病热于中。”

  • 医碥

    书名。7卷。清·何梦瑶撰。刊于1751年。碥,是上马上车的踏脚石。何氏借碥石喻为习医之阶梯,故以《医碥》为书名。本书以杂病证治为主要内容。卷1略述脏腑、经络、阴阳、水火、寒热、补泻等概说;卷2~4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