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纳支补泻

纳支补泻

指以十二经脉纳支时刻为基础的针刺补泻方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与气开合相合也。”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来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时,胃经辰时,脾经已时,心经午时,小肠经未时,膀胱经申时,肾经酉时,心包经戌时,三焦经亥时,胆经子时,肝经丑时。经脉流注时刻已至,正当经气大盛之时,用针迎而夺之,损其有余,是为泻法。如肺经实证,应于寅时针刺。经脉流注时刻已过,正渐衰退而后进针随而济之,以补充其不足,是为补法。如肺经虚证,应于卯时针刺。本法亦可与子母补泻法配合应用。

猜你喜欢

  • 狂越

    证名。指神志失常而狂乱无定。《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参见狂条。

  • 战慄

    证名。指身体抖动并有怕冷感觉。多因暴感寒邪,或心火热甚,阳气被遏所致。可见于外感热病、疟疾、暴受寒冷、饮酒、恐惧时。《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战慄,动摇,火之象也。阳动阴静,而水火相反,故厥逆禁

  • 产后发狂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狂越。详该条。

  • 北五味子

    见《医学入门》。为五味子之处方名,详该条。

  • 喉声

    病证名。指急性咽喉阻塞所引起的喉头喘鸣声。《医门补要》附载:“喉声如雷及呛食者,死。”

  • 指寸法

    以患者本人手指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故名。《备急千金要方》:“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需精思商量,准而折

  • 导引

    一作道引。以主动的肢体运动为主,并配合呼吸运动或自我推拿而进行的一种锻炼身体、防治疾病的方法,也是古代养生方法,后为道家承袭。《庄子·刻意》:“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

  • 颧髎

    经穴名。代号SI18。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权髎。别名兑骨。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太阳之会。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布有面神经,眶下神经,面横动,静脉。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

  • 青囊斑龙丸

    见《医学正传》。即斑龙丸,见该条。

  • 虫积胀

    即虫胀。见《医学入门·鼓胀》。详虫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