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朋
【生卒】:八世纪
【介绍】:
唐代医生。吴(今江苏境内)人。是713~741年间的名医,以望诊察面色等为特长。
【生卒】:八世纪
【介绍】:
唐代医生。吴(今江苏境内)人。是713~741年间的名医,以望诊察面色等为特长。
书名。又名《家传幼科发挥秘方》、《幼科发挥大全》。2卷。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按照五脏主病的系统分别论述了多种儿科病证的诊断和治疗。有不少个人独到的见解,并较详细地介绍了作者本人的一些治
病名。见《医学准绳六要》。即鼻渊。详该条。
病名。又名肛瘘、漏疮。多因肛门周围痈疽溃破久不愈而成;或由肛管直肠内壁的感染发展而来。症见肛周有疮口并与管道相通,常流脓水,疼痛或瘙痒,缠绵不愈。若患处肿硬痛,疮口凸起,脓液稠厚,病体尚壮者,属实症;
《卫生宝鉴》卷十七引申显卿方。朴硝不拘量。为末,每服二钱,茴香煎汤。食前调下。治膀胱有热,小便不通。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指肥盛妇女由于躯脂迫塞,痰涎壅盛,以致血滞经闭。治宜行气导痰。方用苍附导痰丸或开郁二陈汤(苍术、香附、川芎、青皮、枳壳、木香、槟榔、生姜)等。
①病证名。小儿发热的一种证型。元·朱震亨《幼科全书》:“血热者,每日以午间发热,遇夜则凉,此心热也。轻则导赤散,重则四顺饮治之。”②亦称血分热。指热之在血分者。证见吐衄、咳咯、溺血,午后发热,女子月事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宋代未独立设科,元、明代医学分十三科,始独立设咽喉科。参见十三科条。
即孔穴,与腧穴同义。《圣济总录》:“窍穴虽同,而浅深各有部分,在用针者以意审之。”
见《广西中草药》。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唐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