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陆川本草》。即犁头尖,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五灵脂二两,川乌一两半,没药一两,乳香五钱。为末,水泛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生姜煎汤和酒送下。治白虎历节风,因风冷入侵,气滞血瘀,周身麻痛。
书名。承淡安编。分针科学、灸科学、经穴及治疗四篇。对针灸疗法的理论和应用以及现代研究成果等,都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书中病名均用中西医对照方式。195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病名。指假孕症型之一。《续名医类案》卷二十四:“因当经著气伤肝,久郁冲于血海,似怀胎而无形,此名气胎。”多因平素肝旺易怒,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冲任胞脉阻滞所致。症见经闭腹大,状如怀孕。治宜疏肝理气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发乃血之余,小儿头不生发,或因病后秃落,皆因伤其气血,气血损少,不能荣于发,故令发不生。治宜补益气血之剂,如八珍汤加巨胜子之类。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黄连(酒洗)、黄芩(酒洗)、栀子(姜制,炒黑)、滑石、知母(盐酒拌)、犀角、甘草、人参、麦门冬、茯神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灯心一握。水煎服。治伤寒热传手少阴心经,神昏。
方剂的作用、性味相结合的分类法。即轻剂、淡剂、清剂、解剂、缓剂、火剂、暑剂、湿剂、寒剂、燥(一作涩)剂、甘剂、平剂、温剂、和剂、调剂、补剂、荣剂、夺剂,共十八剂(见元·李汤卿《心印绀珠经》)。
病名。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称“乾骚”。由于肺经燥气偏盛所致。皮损粗糙干枯,瘙痒,搔之有白屑脱落。治宜内服消风散,外搽润肌膏。
指肾脏所藏的元精,属肾阴的范围。
病名。指妊娠后期,胎忽乱动,而脉象并无即将分娩的征象。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卷三:“怀孕六、七个月或八、九个月,偶略曲身,胎忽乱动。二、三日间或痛或止,或有水下,惟腰不甚痛,脉未离经。名曰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