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虚谷
【介绍】:
见章楠条。
【介绍】:
见章楠条。
休息痢类型之一种。见《症因脉治》卷四。由外感失表,过早止涩,邪伏肠胃所致。详休息痢条。
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借喻。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的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
书名。江苏省西医学习中医讲师团、南京中医学院儿科教研组合编。全书分总论、各论二篇。总论介绍了中医儿科发展的概况和儿科病诊治的基本知识。各论分证介绍了儿科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内容简明实用。1960年由人
见《云南中草药》。为棕榈子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审视瑶函》。本证经常气轮丝脉纵横,稀密粗细不等,甚者羞明隐涩泪出,或痒或痛,亦或不痛不痒,只是昏朦,久而不愈。即赤丝乱脉证,详该条。
养生类著作。清·天修子著,成书于道光丙午(1864)。本书集中阐述了作者在养生实践中自创自练的“揉法”和学得的“晒法(即日光浴)”。在“揉积论”中,认为“凡百病证皆以气血为主,通则无积,不通则积,新则
指以马啣铁为原料制成的针灸针。见《针灸聚英》。
证名。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指早晨所进食物,至日暮吐出。也有傍晚所进食物,至第二天早晨吐出,称暮食朝吐。多属反胃范畴。《金匮要略心典》卷下:“夫胃为阳,脾为阴。浮则为虚者,胃之阳虚也;涩
【介绍】:明代医家。字仲光,号澄观。浙江嘉兴人。撰有《仁端录》十六卷,后经其弟子陈葵加以删定,为论痘疹的专书。主要论述治痘方法,主张按五脏所主及经络传变,观形察色而诊治,并附治疹之法。其所述治痘之法着
外感病表证消失,里证未解。多因里有痰饮、食滞、瘀血或伤阴等而致。《伤寒论·太阳病篇》:“太阳中风,……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