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暴赤生翳,其证赤肿生翳,痒痛难当,时流热泪羞明。及心肝二经风热,上壅攻目所致”。治宜疏风清热,先用银翘散或芦根饮子加减,后服镇肝丸。此外,古人尚用劆洗法。
出《素问·皮部论》。少阴经之阴络。名枢儒,详该条。
病名。①指痢疾如蛊注,下脓血瘀浊杂物者。又称蛊疰痢、蛊注毒痢、虫疰痢、蛊痢。《诸病源候论·蛊注痢候》:“虫注积候,此由岁时寒暑不调,则有湿毒之气伤人,……毒气侵蚀于藏府,如病蛊注之家,痢血杂脓,瘀黑有
指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主要穴位。《灵枢·四时气》:“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见五十九刺及热病五十九俞条。
宋、元时期医官职称。宋翰林医官院内,设有保安大夫,官阶正七品。系以旧时之西陵锦使改任。元代沿用此官职。
【介绍】:见王琦条。
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五指微屈,掌心朝前,用力迅速抽出,旋即掌心向上,迅速收回。
病名。①指腹腔内的肿块。《丹溪心法·积聚痞块》:“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一云痰),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杂病广要·积聚》:“大抵积块者,皆因一物为之
①食管上口(咽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通于嗌。”《甲乙经》:“嗌作咽。”②喉咙。《素问·血气形志篇》:“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
【介绍】:唐代眼科医生。同州(今陕西大荔)人。祖、父均以精针拨白内障术名世。公元837年治杜眼病,诊断为白内障,谓须年后,脂老硬如白玉时始可手术。至至,法以针旁入白睛穴上,斜拨去之,如蜡塞管,蜡去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