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秋燥

秋燥

病名。见《医门法律·秋燥论》。指感受秋季燥气而发的热性病。一般病情较轻,传变较少。《六因条辨·秋燥辨论》:“因秋令太温,雨泽愆期,风阳化燥,皷寰宇,以致消烁之势,乘虚袭肺,肺失清肃,则洒洒恶寒,翕翕发热鼻鸣干燥,咳逆衄血,舌赤齿枯,诸症丛生。”《医碥》卷二:“秋燥宜润,杏仁、瓜蒌之属。”可用滋燥养荣汤清燥救肺汤、杏苏汤、桑杏汤等。秋燥有温燥凉燥两类。《医醇賸义·秋燥》:“燥者干也,对湿言之也。立秋以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若肺受燥热,症见发热咳嗽,甚则喘而失血,可用清金保肺汤;若肺受燥凉,症见咳而微喘,气郁不下,可用润肺降气汤。本病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患。参见温燥、凉燥条。

猜你喜欢

  • 粗干如沙鱼皮舌

    舌干枯燥裂,糙刺如沙鱼皮。为津液干涸之候,症属危重(见清·杨云峰《临证验舌法》)。

  • 腧穴折中

    针灸经脉专书。2卷。日本·安井元越撰。刊于1764年。1937年上海医界春秋社影印。原书用汉文写成,书中考证《内经》等中国古医书,分记经穴位置并附以“师说”及按语,作者本人亦颇多独到的见解。

  • 野鸡冠

    见《本草纲目》。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 中冷声嘶

    病证名。即音嘶。指声嘶因于风冷所伤。《诸病源候论》卷二:“中冷声嘶者,风冷伤于肺之所为也。肺主气,五脏同受气于肺,而五脏有五声,皆禀气而通之。气为阳,若温暖则阳气和宣,其声通畅。风冷为阴,阴邪搏于阳气

  • 苍棵子

    见《陕西中草药》。即苍耳子,详该条。

  • 齿长而枯

    病证名。见《难经》二十四难:“故齿长而枯,……骨先死。”这是说牙齿长而枯槁无泽,是肾之精气已绝的表现。

  • 消瘀荡秽汤

    《石室秘录》卷六方。水蛭(炒黑,研末)、雷丸、红花、枳实、白芍药、牛膝各三钱,当归二两,桃仁(去皮尖,捣)四十粒。水煎服。治血臌。

  • 色以润泽为本

    诊法。出《望诊遵经》。望面部色泽用以推断疾病的预后。人体内在气血盛衰,可外现于面部色泽,尽管病色各有不同,总以明润光泽,预后较好;枯晦不泽,预后较差。

  • 眼系

    《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即目系。详该条。

  • 肩息

    形容抬肩以助呼吸的状态。《素问·通评虚实论》:“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本症多见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哮喘病发剧时亦可见此。参见张口抬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