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一作清脓血。指大便下脓血。《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详便脓血、脓血痢条。
即保健按摩。见该条。保康大夫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较高者,官阶从三品。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漏下经血夹有青色液体。参见经漏条。
病名。多由瘟疫之毒中于心经而上炎于舌所致。疔生舌上,或红或紫,疼痛,如樱桃大,破后流脓出血。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外用紫雪散。参见舌疔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蒺藜散,见该条。
即痘疮。详该条。
古解剖部位名称。指骨节间相接之处,即关节。又称骨髎。
病证名。①指阳兴不痿,不能洩精或精液自出者。《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强中病者,茎长兴盛不痿,精液自出。”由于饵食金石丹药,火毒内盛,或因肾气衰弱,虚阳妄动所致。证见阴茎常举,不能精或精液自泄等。
手厥阴心包络经之简称。详该条。
见陈稚泉《妇科心得》。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