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瞀(mào 冒)

瞀(mào 冒)

①目不明,眼花。《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头卒大痛目瞀凶。”②心中闷乱。《素问·至真要大论》:“食已而瞀。”③闷热、闷重。《素问·至真要大论》:“肩背瞀热。”《素问·气交变大论》:“肩背瞀重。”④昏蒙、昏迷。《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儒门事亲》:“眩瞀不知人。”

猜你喜欢

  • 阳明之阳

    出《素问·皮部论》。阳明经之阳络。名害蜚,详该条。

  • 大牖(yǒu 友)

    即天牖。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大牖当作天牖。”是头面较大的穴窍。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颈大筋外,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

  • 澄神

    养生术语。指排除杂念后的思想宁静。陈西星《玄肤论》中说:“凝神之要,莫先于澄神,澄神之要,莫先于遣欲。”《清静经》中也说:“遣其欲而心目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 五会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人迎,见该条。

  • 八十一难经图解

    书名。又名《扁鹊八十一难经》,1卷。明·聂尚恒注。约刊于17世纪初。本书是聂氏所撰《医学汇函》的第二卷(无单刻本)。书中对《难经》的原文作了较简要的注释,每条问难各附一个图解。

  • 胎漏黄水

    病证名。见《女科经纶》卷三。指妊娠后忽下黄汁如胶,或如豆汁,名为胎漏黄水。多因肝脾湿热,或风热,或因郁怒,脾胃气虚下陷所致。胎动不安者,宜黄芪、糯米,水煎服;肝脾湿热者,宜升阳除湿汤;肝脾风热者,宜加

  • 天行暴赤

    病名。清·佚名《眼科统秘》:“目忽然赤肿难开,乃是天行时气透目所伤,一人传于一家,致使羞明涩痛。”即天行赤眼。详该条。

  • 宣明丸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赤芍药、当归、大黄、黄芩、生地黄、黄连、川芎、薄荷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米汤送下。治眼内血灌瞳神,赤脉涩痛,大热上壅者。

  • 崩砂甘口风

    病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崩砂甘口风,自舌下、牙龈上下肿赤,口内作臖如汤热,牙龈渐甚烂者,亦能脱齿。”即崩砂疳口风。详该条。

  • 冲气

    指冲脉之气上逆的疾患。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多因饮邪内伏,肾阳虚衰,冲脉之气挟饮上逆所致。证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并伴见手足厥逆,小便难,脉沉微,或面热如醉,头晕目花等。治以敛气平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