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眩晕

眩晕

病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眩晕证治》。又称眩运头旋眼花。眩,视物黑暗不明或感觉昏乱;晕,感觉自身与周围景物旋转。《医碥·眩晕》:“眩,惑乱也,从目从玄。玄,黑暗也,谓眼见黑暗也,虚人久蹲陡起,眼多黑暗是也;晕与运同,旋转也,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世谓之头旋是也。”《证治汇补·眩晕章》:“其状目暗,耳鸣,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不省人事。盖眩者言视物皆黑,晕者言视物皆转,二者兼有,方曰眩晕。”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气血衰弱,脏腑阴阳失调等所致。《东医宝鉴·外形篇》:“眩晕,有风,有热,有痰,有气,有虚,有湿。”历代医家有不同论述。如刘河间主风火。《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朱丹溪主痰。《丹溪心法·头眩》:“无痰则不作眩。”张景岳主虚。《景岳全书·杂证谟》:“无虚不能作眩。”根据病因、症状之不同,可分为风晕湿晕痰晕中暑眩晕燥火眩晕气郁眩晕肝火眩晕虚晕等。详各该条。本证可见于周围性及中枢性眩晕、耳源性眩晕、颅内血管性病变、药物中毒及晕动病等。

猜你喜欢

  • 气淋

    病证名。诸淋之一。又名气癃。为尿有余沥结涩不通的症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气淋者,肾虚膀胱受肺之热气。”《圣济总录》:“肾虚则不能制小便,膀胱挟热则水道涩。肾虚膀胱热,则胞内气胀,小腹坚满,而生

  • 脐中四边穴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治小儿暴痫者,身躯正直如死人,及腹中雷鸣,灸太仓及脐中上下两旁各一寸,凡六处。”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取脐中及其上下左右各1寸为奇穴,定名脐中四边。主治慢性肠炎,

  • 公余十六种

    见南雅堂医书全集条。

  • 脾咳

    病名。①指咳则右胁下引及肩背痛,动则咳剧者。《素问·咳论》:“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治用升麻汤。如脾胃积热者,用栀连二陈汤;脾虚痰湿者,用六君子汤加枳壳、桔梗,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书名。简称《伤寒标本》。2卷。旧题金·刘完素撰。为论述伤寒证治专著。上卷叙述病证,自伤风、伤寒、中暑、中湿、至食复、劳复共44则;下卷则载所用64方,其中仲景方约占半数。本书卷上有传染一则,以示伤寒与

  • 继病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又名交乳、鬾病、被鬾、中鬾。由“鬾乳”或乳食停滞而致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古今医统》:“怀孕乳儿,致令黄瘦,腹大脚软,名曰鬾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其候精神不爽,身体痿

  • 即睾丸。《灵枢·经脉》:“筋急则引舌与卵。”

  • 伤寒咳嗽

    病证名。指寒邪外袭皮毛,内入于肺所致的咳嗽。《症因脉治》卷二:“伤寒咳嗽之症,头痛身痛,恶寒发热,无汗喘咳。”脉浮紧或浮数。治宜分时令,寒伤肺,未郁热者,冬月麻黄杏仁汤;若三时恶寒身热咳嗽,前方加石膏

  • 妊娠二便不通

    病证名。见《女科知要》。即妊娠大小便不通。详该条。

  • 归经

    将药物的作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结合起来,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所起的治疗作用,谓之归经。例如桔梗、款冬花能治咳嗽气喘的肺经病,归入肺经;天麻、全蝎、羚羊角能治疗手足抽搐的肝经病,归入肝经。所以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