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喉

白喉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又名白缠喉白菌。系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于秋末冬初,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重楼玉钥》:“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患此者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发病多因时行疫疠之毒,从口鼻而入;或肺胃素虚,复感风热热毒结于咽喉所致。症见咽喉疼痛,吞咽尤甚,继之一侧或两侧喉核处出现白点,白点迅速蔓延,成为乳白色或灰白色边界清楚有光泽之白膜,其白膜迅速蔓延至悬雍垂喉关内外,白膜不易削脱,若用力剥除,则易出血,并迅速为新的白膜所覆盖。白膜坚韧不易捣碎。并兼有头痛,身疼,微热,或寒热交作,疲乏,胸闷烦躁口臭鼻塞。若白膜蔓延至喉关内或会厌下,则呼吸困难,鼻煽唇青心悸怔忡等。白喉的病理多属阴虚肺燥,宜养阴清肺为主,方用养阴清肺汤。有表证者当先解表;如初起阳热偏盛,症见咽喉痛闭,饮水作呛,目红声嘶,口出臭气者,用神仙活命汤;属阴虚者,宜养阴清热,用养阴清肺汤加减;若痰火阻塞,喉声如锯,宜清肺降痰,用猴枣散(《中医儿科》:猴枣川贝母天竺黄沉香朱砂仙半夏)加土牛膝根、葶苈子大黄礞石竹沥之类。针刺取合谷少商天突足三里内庭。白喉治疗禁忌,诸家主张纷纭,归纳起来有下列儿点:①忌升提涌吐。②忌温散发汗。③忌大下亡津。④忌刀针。⑤忌病重药轻。⑥忌苦寒助燥。本病具有传染性,发现病人应隔离,消毒,并报告疫情。此外,对某些虚寒性之咽喉疾患,习惯上亦有谓其为白喉者。如虚寒白喉痨证白喉寒痹白喉等,故宜详辨。

猜你喜欢

  • 手足心热

    证名。指手心、足心有发热感觉。见《丹溪心法·发热》。多由阴虚而生内热,或火热内郁等所致。参手心热、掌中热、足下热、五心烦热条。

  • 出《串雅内编》。走方医把药性上行的叫做顶。顶药多吐。例如皂矾顶,治风痰上涌而昏倒,用皂荚末、生矾末、腻粉作散剂,水调一钱服下即吐。(腻粉有二种:一为汞粉,一为铅粉,均有毒,宜慎用)

  • 养胎

    又名妊娠养胎、胎养。即妊娠期要注意饮食起居,以护养胎儿的方法。《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之人,有宿挟痾疹,因而有娠,或有娠之时,节适乖理,致生疾病,并令腑脏衰损,气血虚羸,令胎不长,故须服药去其疾

  • 李菩

    【介绍】:清代医家。字东白,号梅山。浙江绍兴人。长于儿科,尤专于痘疹。认为王肯堂之《幼科证治准绳》博而太繁,学者难于检阅,遂据之于1701年撮其要而编成《痘疹要略》一书。论治注重辨别证之虚实和小儿禀赋

  • 瞳神紧小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 大巳寒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荜茇、肉桂各四斤,炮姜、高良姜各六斤。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饮送下。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疼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

  • 水鹅掌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免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 金丹大要

    气功学专著。元·上阳子陈政虚著。原书十卷。《正统道藏》中分为16卷,并将原第八卷分出,单成一书,名《金丹大要图》。该书融合南、北两宋丹法,认为金丹内丹之道,即由神与气、精调练而成。通过“怡神守形,养形

  • 朱子吉

    【介绍】:见朱栋隆条。

  • 玉粒分经

    病证名。亦作玉粒分精。《证治准绳。杂病》:“此证或生于睥,或生于气轮。生于气轮者,金火亢承之证,燥热为重;生于睥者,湿热为重,由土之燥滞。其形圆小而颗坚,色淡黄或白肉色。当辨其所生部份而治之,故曰玉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