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连滞经久,差而复发,故名久痔。”多因脏腑久积热毒,流注于大肠而致。证见肛边肿痒,或生疮瘘,脓血间下,经久不愈或愈而复发。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即烧伤。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生。彭城(今江苏境内)人。以医知名,治病多验。
出《神农本草经》。为阳起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野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中风证候类型之一。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即“邪入于脏”(《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风证情最重者。症见猝然昏迷,不能言语,唇缓不收,口角流涎等。《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神昏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小腹痈。见该条。
证名。指因鼻内阻塞而发音欠清畅者。参见鼻齆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凡属气血逆乱,运动障碍之类的病证(如瘫痪痿痹等),可用行气活血通络的方药,使其通畅。如小活络丹之类。包括使用针灸推拿按摩等外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