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瘨(diān 颠)

瘨(diān 颠)

证名。指发狂或晕倒。《素问·腹中论》:“热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详癫条。

猜你喜欢

  • 支饮

    四饮之一。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因饮邪停留于胸膈之间,上迫于肺,肺失肃降所致。主要症状为胸闷短气,咳逆倚息不能平卧,外形如肿,或兼见头晕目眩,面色黧黑,心下痞坚等。治宜温肺化饮平喘为主。方

  • 足两踝

    经外奇穴名。见《备急千金要方》。亦称内、外踝尖。其位置,《备急灸法》载,在“足两踝尖”。在内者称内踝尖(亦名吕细、踝尖),在外者称外踝尖。主治小儿不语,霍乱转筋,牙痛,扁桃体炎等。艾炷灸5~7壮;或艾

  • 胃弱恶阻

    恶阻证型之一。多因脾胃素弱,孕后冲脉气盛,致使胃失和降。症见脘闷腹胀,呕吐不食,或食入即吐。宜健脾和胃,调气止呕。方用六君子汤加枇杷叶、藿香、旋复花、砂仁、枳壳。

  • 鼻针疗法

    是指以针刺鼻上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鼻和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明堂者鼻也。”“五藏次于中央,

  • 方骨

    骨名,即骶骨。《伤科汇纂》卷二:“男女腰间,各有一骨,大如掌,有八孔,……即方骨也,”“……方骨一节,在尾蛆骨之上。”

  • 思仲

    出《名医别录》。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 元阴

    即肾阴,与元阳相对而言,是生命的本元,故称。又别称天癸。《景岳全书》卷一:“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详肾阴、天癸条。

  • 上龈里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口内上唇粘膜上,当与水沟穴相对处。主治黄疸等。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 诊脉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 乌痧惊风

    病证名。惊风的一种证型。见《本草纲目》。多由风寒湿热之邪,阻滞经络,血行不畅所致。临床特点为遍身发乌,闷乱欲脱。急用黄土入醋炒热,布包乘热从头颈向躯干四肢熨之,出现黑块,取最显著者,用针刺破,挤出乌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