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瘟毒喉痹

瘟毒喉痹

病名。又名蝦蟆瘟大头瘟瘟疫红喉颅鹚瘟。多由感受天行瘟疫之气致咽喉红肿疼痛,继之肿痛连及腮项头面,身发寒热。《景岳全书》卷二十八:“瘟毒喉痹,乃天行瘟疫之气,其证则咽痛项肿,甚有颈面头项俱肿者,北方尤多此病,俗人呼为虾蟆瘟,又名颅鹚瘟、亦名大头瘟。”此湿热壅盛最凶之候。治宜疏风解毒,清热消肿。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本症类今之流行性腮腺炎。

猜你喜欢

  • 牛刺竻菜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 伤风吐

    病证名。感受风冷而致吐者。多因小儿调护失宜,风冷袭之,搏于血气,气不得顺,故逆上呕吐。《保幼大全》载其症为“吐逆身热,鼻青呵欠顿闷,口中气热,夜间发躁”等。治宜调气止吐,发散风冷。用藿香正气散。

  • 烧浆

    病证名。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 内伤呕吐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呕吐论》。指脾胃虚弱,或邪滞脾胃所致的呕吐。如胃寒呕吐、胃热呕吐、痰饮呕吐、食积呕吐等。详各该条。

  • 善色

    疾病反映在面部的色泽表现为明润含蓄者,表示脏气未衰,病较轻浅。《素问·五藏生成篇》所描述的“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等,均属善色。

  • 骨热疳痨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小儿疳疾日久,肌肉消瘦,两脚纤细,无力行走,而伴有潮热的证候。乃疳热伤阴,骨髓被灼所致。治宜清热消疳。用青蒿鳖甲汤。

  • 乳瓣

    ①妇女发育后乳房内组织成瓣状,故名。即乳腺体。②小儿呕出之乳积,细碎成块。

  • 和缓遗风

    见金子久条。

  • 杨贞颐

    【介绍】:见杨时泰条。

  • 紫梗

    见《本草纲目》。为紫草茸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