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瘀血发热

瘀血发热

病证名。指因瘀血所致的发热。《伤寒全生集·辨内伤瘀血症发热状类伤寒》:“凡跌扑损伤,或被人踢打,或物相撞,或致挫闪,一时不觉,过至半日或一二三日而发者有之,十数日或半月一月而发者有之。一般寒热交作,其心胸胁小腹满痛,按之手不可近者,此有瘀血也。或一时伤重,就发寒热,瘀血上冲,则昏迷不省如死之状,良久复苏,轻则当归导滞汤,重则桃仁承气汤加苏木红花牛膝桔梗、姜汁,量其元气,下其瘀血则愈。”《金匮翼·瘀血作热》:“瘀血发热者,其脉濇,其人但漱水而不欲咽,两脚必厥冷,少腹必结急,是不可以寒治,不可以辛散,但通其血,则发热自止,当归承气汤。”《不居集》下集:“瘀之日久,则发为热,热涸其液,则干枯于经络之间,愈干愈热,愈热愈干,而新血皆枯,……补之不可,凉之不可,而立大黄虫丸。”因瘀血部位不同,证治各有所异。《血证论·发热》:“瘀血发热者,瘀血在肌肉翕翕发热,证象白虎,口渴心烦,支体刺痛,宜当归补血汤,合甲巳化土汤加桃仁、红花、柴胡防风知母石膏血府逐瘀汤亦治之。瘀血在肌腠寒热往来,以肌腠为半表半里,内阴外阳,互相胜复也。宜小柴胡汤加当归、白芍丹皮、桃仁、荆芥、红花治之,桃奴散黄芩、柴胡亦治之。瘀血在腑,则血室主之。证见日晡潮热,昼日明了,暮则谵语,以冲为血海,其脉丽于阳明,故有阳明燥热之证,桃仁承气汤治之,小柴胡汤加桃仁、丹皮、白芍亦治之。瘀血在脏,则肝主之,以肝司血故也。证见骨蒸痨热,手足心烧,眼目青黑,手发摧折,世以为难治之证,而不知热血在肝脏使然,宜柴胡清骨散加桃仁、琥珀干漆、丹皮治之。”参见发热等条。

猜你喜欢

  • 胃津

    胃的津液,同胃阴。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舌淡红无苔者,或干而色不荣者,当是胃津伤而气无化液也。”参见胃阴条。

  • 调痈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调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 千金地黄丸

    《普济本事方》卷四方。黄连四两,生地黄八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麦门冬煎汤送下。治心经有热。

  • 一指鞭法

    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手握拳,食指伸直,屈肘交臂于胸前,用力伸向两侧,再迅速收回。

  • 肢胫

    指人体下肢。《灵枢·刺节真邪》:“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

  • 颤摩法

    推拿手法名。即振颤法。见该条。

  • 捏脊

    推拿方法之一。又称捏积。治疗疳积方法。也可用于治疗遗尿、失眠及其他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手法:首先使患儿裸露背部,平卧,术者立于左侧背后,两手半握拳,两手食指抵于脊背上,用中指第二节与拇指挟起皮肉,自下向

  • 气虚脱肛

    病证名。肛门脱出,有的在大便时肛门下脱,便后又慢慢收合,但也有病延日久,肛门滑脱不收,不能自然收缩者。主要是由于泻痢日久,中气虚弱,肠薄脂消,使肛门滑脱不收。每多伴见面色青黄,唇色淡白指头发冷等。治以

  • 韭黄

    见《本草纲目》。为韭根之别名。详该条。

  • 龙口含珠风

    病名。系指发生于咽后部的血泡。发生于悬雍垂下端的叫悬旗风;发生于上腭的叫飞扬喉。多因肺胃火毒上炎,或过食醇酒厚味所致。《喉科心法》卷上:“帝丁两旁,或大舌尽根,或喉关上腭,发一紫血小泡,顷刻肿大,妨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