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要》谓“凡小儿属纯阳,其痈疽之疾也,多因心气热而患之。”《婴童百问》谓痈疖肿毒,皆由气血凝滞而有热毒之气乘之,结聚而成。因婴幼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肌肉不坚,筋骨尚脆,故凡患疮疡者,一般宜清热
见骨蒸病灸方条。
【生卒】:十七世纪下半至十八世纪上半【介绍】:清代医家。字逊玉。山东宁阳人。长于痘疹。自称其家远祖承聂久吾之教,祖传人痘接种术数代。他继承父教,临诊治疗痘疹病例近万人,用数年功夫专研种痘术,晚年编撰成
书名。又名《家传幼科发挥秘方》、《幼科发挥大全》。2卷。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按照五脏主病的系统分别论述了多种儿科病证的诊断和治疗。有不少个人独到的见解,并较详细地介绍了作者本人的一些治
病证名。小儿胃肠实热的症状。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①指温温然,热而不甚者。《证治准绳·幼科》:“温壮与壮热相类而有小异,一向热而不止是壮热也。”②《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七:“体热多睡名曰温壮。其证
见《广州植物志》。为莙菜之别名,详该条。
指面部缺少血气,失去红活润泽的病色,常伴见口唇、指甲色淡白等血虚症候。可见于各种衄血、下血、吐血、失血病证。《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
同唾。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癫狂》。①跳动不宁为悸。心跳不宁者称心悸,脐下搏动者称脐下悸。《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证治准绳·杂病》:“《伤寒明理论》释悸字云:悸,心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