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瘤

痰瘤

病名。清·高憩云《外科问答》:“痰瘤生下腮两旁,或肋腹等处。初起如桃李,渐大如茄,按之绵软,不痒不痛。”《外科十三方考》下编:“痰瘤穿溃后如猪脑髓。”治法:生于上体者宜清上解郁汤;生于下体者宜解下除湿汤。相当于脂肪瘤。

猜你喜欢

  • 肺肾阴虚

    参肺肾两虚条。

  • 山栀子

    出《药性论》。即栀子,详栀子条。

  • 疮疹热

    病证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由发疹性疾患而引起的发热。其症以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烦闷,乍寒乍热,咳嗽喷嚏,手足指冷,耳鼻尖冷为其特征。宜分麻疹、飘疹、风疹、斑疹、天泡疮等辨证论治。

  • 诊家索隐

    脉学著作。2卷。清·罗浩辑。刊于1799年。罗氏参阅《脉经》以下有关论脉的著作45种,取其精华,附以己见编成此书。书中辑录崔紫虚、余抑庵、张石顽三家学说尤多,并按李士材所论二十八脉,益以张石顽所增附之

  • 黑靥子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生于皮肤上的呈褐色或淡黑色上斑点,约针头乃至绿豆大,略高出皮面。多散发于面、颈或手背等处。治疗可外用风化石灰30克,石硷15克,共为细末,加水少许调成糊状,以签蘸药点靥子上,

  • 山鸡头子

    见《本草纲目》。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 八蒸十变

    出《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五。详“大小蒸”条。

  • 循经接气法

    即接经行气法。见该条。

  • 医效郎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医学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八品。

  • 中清之腑

    指胆。见《千金要方·胆府脉证第一》。即中精之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