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涎

痰涎

小儿病多涎者,《太平圣惠方》谓为“风热壅脾,积聚成涎”所致。《幼科释谜》:“小儿涎痰,“痰由涎结,涎乃脾泔。脾运胃液,肢体皆咸。脾气不足,风热相兼。壅遏中脘,口沫淹淹。乃生壮热惊搐渐添。”“然痰与涎,津液所涵。实为元气,相附如缄。”小儿痰涎,可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若不治其本,补益中气,而徒去其痰涎。痰涎虽病液,亦元气所附,去之不已,遂成虚脱,每见惊搐壮热等症。治当利气化痰,如二陈汤半夏丸白术散牛蒡子散之类。参见痰涎壅滞条。

猜你喜欢

  • 天柱

    ①鼻柱骨之别名。详鼻条。②经穴名。代号BL10。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项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布有枕大神经干和枕动、静脉干。主治头痛,项强,目赤痛

  • 达原散

    即达原饮第一方,见达原饮条。

  • 崩沙

    病名。系指患牙疳而上下唇破,鼻穿并牙齿落者。《幼幼集成》卷4:“牙疳者,初作臭气,次则齿牙黑,甚则龈肉烂而出血,名为宣露,此由肾热。其气直奔上焦,故以走马为喻,宜速治之;若上下唇破鼻穿齿落者,名曰崩沙

  • 刘裕铎

    【介绍】:参见吴谦条。

  • 白膜侵睛

    眼科病证。《古今医统》:“此症肝虚肺盛,故有白膜侵上黑睛。白珠多赤,亦肺有火邪。”治宜清热养阴,明目退翳等法。

  • 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

    见会元针灸学条。

  • 鸡冠疮

    病证名。见清·崔秉铣《妇科宗主》。指阴挺脱出红肿溃破者。外用《妇科宗主》方:飞矾、铜绿、五味、雄黄、桃仁,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五钱,以方内雄黄为衣,每周一丸纳阴中。

  • 肾足少阴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阴肾经。详该条。

  • 麻疹诠

    参见小儿则条。

  • 寮刁竹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徐长卿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