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痤疿

痤疿

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乃生痤疿。”由肺热脾湿所致,或夏月风热邪毒搏于肌肤而生。其症大者名痤,小者名疿,痤即热疖,大如酸枣,小如黄豆,皮色赤红,内有脓血。疿即痱疮,皮损为小泡,渐变脓疱,痛痒相兼。治疗:热疖宜清热解毒,内服仙方活命饮;痱疮宜清暑利湿,内服清暑汤。外用苦参汤青蒿煎汤外洗,或以鹅黄散敷之。

猜你喜欢

  • 牛眼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湿毒流注。详该条。

  • 济生拔粹

    丛书名。元·杜思敬辑。刊于1308年。是中医丛书较早的一种。择要辑录金元时期医著十九种,包括:《针经节要》、《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窦太师流注指要赋》、《针经摘英集》、《云岐子七表八里九道脉诀论

  • 横舌

    见舌横条。

  • 乳衄

    病证名。《疡医大全》卷二十:“妇人乳房并不坚肿结核,惟乳窍常流鲜血,此名乳衄。”乃属忧思过度,肝脾受伤,血失统藏所以成衄。治宜平肝散郁,养血扶脾为主。内服黑消遥散。相当于乳腺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

  • 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

    针灸著作。又名《洁古云岐针法》,1卷。金元·张璧撰(按:张璧即云岐子,其父为张洁古)。本书主要论述针法补泻和部分针刺治疗经验,文字简略。内有:论迎随补泻、经络取原(穴)法、王海藏拔原例、经络腧穴配合法

  • 迫咳

    病名。即百日咳。《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小儿冷风入肺,上气气逆面青,喘迫咳嗽。”详百日咳条。

  • 邪所

    病邪侵入的部位。《素问·调经论》:“无中其经,邪所乃能立虚。”高士宗注:“使病无中其经,庶受邪之所,乃能立虚。立虚者,使邪即去毋容缓也,此微泻兼补之法也。”

  • 隔蒜灸

    间接灸之一。出《千金要方》。取厚3毫米左右的鲜大蒜片,以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一般每次5~7壮。适用于疮疖初起,毒虫咬伤,瘰疬,肺结核等。

  • 纯血痢

    病证名。出《医学纲目》。又名血痢、赤痢。为热毒内迫于血,肠络损伤,血从下泄所致。治宜凉血止痢。用茜根汤。

  • 颈项

    又名脖项。古人把颈部分前、后两部分。前为颈部,后称项部。《素问·骨空论》:“大风颈项痛,刺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