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痘后浮肿

猜你喜欢

  • 心下痞痛

    证名。见《内经吴注》卷二十。同心下否痛,详该条。

  • 解尸编

    脏象著作。1卷。日人河口信任著,刊于明和九年(1771年)。作者遵《灵枢经·经水》“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的古训,对行刑的尸体亲自解剖,绘五彩图。凡脏腑之理色、大小、位置、关系、骨节之机关,肌肉之厚薄,

  • 莫致道

    【介绍】:见莫伯盛条。

  • 绝阳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商阳,见该条。

  • 野茄

    见《本草纲目》。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 麻舌

    即舌痹。详该条。

  • 脏腑蓄热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小儿血脉壅实,脏腑蓄热,颊赤口渴,五心烦热,睡不安,惊搐,宜四顺清凉饮。泄泻不止,加煨木香;小便不通,加灯心,木通。

  • 膏肓腧穴灸法

    见灸膏肓腧穴法条。

  • 食积吐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指因食积阻滞肠胃而引起的呕吐。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大便不通及肛门不排气等。针刺足三里,内庭;并配合中药利气导滞之剂。

  • 汗出如油

    证名。见《伤寒发微论》。指汗出如油之状,黏腻不易流动。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参见绝汗、油汗、黏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