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多由肝、肾、胃三经湿火结聚而成。生耳孔内,或形如鼠乳,红肿微痛,不作脓,外无壅肿,但耳窍不通。治宜泻火除湿。可选用栀子清肝汤加减。或硇砂散水调成糊状,用棉签蘸药点痔上。本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又名阴都。位于脐下1.5寸(气海)再旁开3寸处。主治二便不通,五淋,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腹泻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见《圣济总录》。即白头翁茎叶,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善治奇病,生平不详。
即肌肉,详该条。
运气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主司全年四时二十四节的风、热(暑)、湿、火、燥、寒六气,为地面气候的主要表现。由初之气、二之气至终之气(六之气),每气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一岁,年年如此。六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瘀热在脾脏,但肉微黄,而身不甚热,其人头痛心烦,不废行立,名为行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有治行黄方,用黄芩、麦门冬、犀角屑、栝蒌根、栀子仁、甘草等药。
民族方药书。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调研办公室编。载傣医古验方111个,傣药105种。用汉傣两种文字对照编写。古验方部分附影印手稿原文。傣药部分附插图对照。书后有拉丁学名索引。1985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经穴名。代号SJ11。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清冷泉。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肘尖(尺骨鹰咀)上方2寸处;或于天井穴直上1寸取穴。一说“肘上三寸”(《千金要方》)。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