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疹后肺痿

疹后肺痿

病证名。麻疹后并发肺痿。清·赵月航鉴定(撰人不详)《治疹全书》:“疹后久咳不止,时吐白沫如米糊者,为肺痿。”系火热伤肺,津液受损所致。先用加味二冬汤(《治疹全书》: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甘草桔梗贝母苡仁、瓜蒌仁、沙参、紫菀、甘草、款冬花);后用门冬清肺汤(《证治准绳》:天冬、麦冬、知母、贝母、桔梗、款冬花、甘草、牛蒡子杏仁马兜铃桑白皮地骨皮)。

猜你喜欢

  • 胃管

    经穴别名。指中脘穴。《备急千金要方》载:“积聚坚大如盘,冷胀,灸胃管二百壮,三报之,穴在巨阙下二寸。”

  • 玄感脉经

    书名。不著撰人。约成书于公元八世纪。系敦煌出土之医学残卷。原书分若干篇,现仅存第一、二篇。首篇主论诊脉部位、三部九候、七诊、寸口诊脉法。二篇分述诊脉之轻重缓急、呼吸至数,以及弦、浮、滑、实、革、动、沉

  • 通指温热的属性。包括:①气候暖和或炎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乃去,候乃大温。”②温邪,温热类的致病因素。③症状。《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寒则死。”④温热病的简

  • 翳子草

    ①见《本草纲目》。为罗勒之别名。②见《贵阳民间药草》。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崩砂疳口风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多由心脾之热内蕴,胃中腐气薰蒸所致。《咽喉经验秘传》:“舌下牙根上肿赤,口内作臖、作热,牙根渐烂;亦脱牙为患。”治宜清胃泻火、解毒。可选用三黄凉膈散、清胃散、导赤散等

  • 垢胎

    激经。《本草纲目·论月水》:“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盛胎,俗名垢胎。”即激经。详该条。

  • 阳虚则外寒

    出《素问·调经论》。阳虚,指气虚或命火不足,脏腑机能衰弱,抗病能力低下而产生外寒的病证。临床表现为面色白、畏寒、肢冷、容易感冒等。

  • 产后中风

    病名。出《金匮要略·产后病脉证并治》。多因产后气血骤虚,腠理不密,外邪乘虚侵袭所致。若感受风邪,连续十多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治宜调和营卫,桂枝汤主之。若症见发热面赤,喘而

  • 乌泡根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根之简称,详该条。

  • 妊娠阴肿

    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即胎前阴门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