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体表部位,参见阙条。②经外穴名。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布有滑车上神经的睑上支,两侧有额内侧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头痛,眩晕,感冒,目痛,鼻衄,失眠,小儿急、慢惊风,产后血晕;
《症因脉治》卷一方。胆南星、制半夏、茯苓、橘红、甘草、海浮石、香附。水煎服。治闪伤腰痛,痰涎停注者。若虚寒者,加生姜、肉桂;内热者,加栀子、黄柏;大便秘结者,加枳壳、玄明粉。
虚损病由上部脏腑发展到下部脏腑的病机。虚损是因五脏久虚而产生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自肺损开始,而损及心、胃、肝、肾,称上损及下;反之自肾损开始,而损及肝、脾、心、肺的称下损及上。《景岳全书·杂证谟》:“按
见《本草纲目》卷三十四。指脑。精神意识,记忆思维,视觉器官,皆发于脑,故称。详脑条。
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字廷芝。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温州路医学正,与其子宅之同著《难经辨疑》,已佚。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头眩》。又称湿晕。因感受湿邪所致。症见头重眩晕,鼻塞声重,呕吐痰涎,身体沉重等。治宜散湿化湿为主。可用除湿汤、渗湿汤、芎术除眩汤等方。伤湿头运又有寒湿与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
病名。①与瘟疫同义。详该条。②指伤寒之热未已,更感时行之气(清·叶天士《医效秘传》)。其症身热头疼,烦渴呕逆,或有汗,或无汗,皆由温热相合而成。治宜寒凉清热为主。
借用五行学说中关于水往下流的自然现象,比喻水湿邪气所致病变有向下趋势的特点,如腹泻、下肢倦怠和浮肿等。
指某一季节当令而来的风。如春东风,夏南风,秋西风,冬北风等。《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