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疠风

疠风

病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之一。《素问·风论》卷五:“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溃疡。”又名冥病大风癞病大风恶疾疠疡大麻风麻风风癞血风。由体虚感受暴疠风毒,邪滞肌肤而发;或接触传染,内侵血脉而成。初起患处麻木不仁,次发红斑,继则肿溃无脓,久之可蔓延全身肌肤,出现眉落、目损、鼻崩、唇裂以及足底穿溃等重症。治宜祛风化湿,活血杀虫。初起先服保安化灵丹发汗,后改服神应消风散磨风丸,亦可选服一号扫风丸蝮蛇酒。久病体虚可兼服何首乌酒外治苦参汤洗涤溃疡,外涂狼毒糊剂。必须隔离治疗。解放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在发病区开展群众性预防宣传教育,收容治疗。大大降低了发病率,并使不少患者得到治愈。

猜你喜欢

  • 拉牛入石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穿破石之别名,详该条。

  • 相畏

    出《神农本草经》。利用药物的互相抑制作用,以减少或抑制某一药物的有害成分,而发挥临床效能。如半夏畏生姜,因生姜能抑制半夏的毒性。

  • 芪枣冲剂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黄芪、茯苓、大枣、鸡血藤。冲剂,每服15~30克,一日三次,开水冲服。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和胃。治白细胞减少症,及病后体虚、脏腑亏损所致的免疫功能下降等症。

  • 肉蜈蜂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指生于大腿内侧之肿疡。由风湿郁积,气血阻滞而成。患处皮肤不红肿,但疼痛难忍,溃后有败肉如蜂之状,故名肉蜈蜂。初起治宜消散,服黄芪内消汤;外用五虎丹;已溃用五五丹去腐,继用生肌

  • 胎前脚痛

    病证名。《女科秘要》卷二:“此下元气血虚弱,又兼风邪,宜行气行血,服乌药顺气散。”(麻黄、陈皮、乌药、僵蚕、川芎、枳壳、甘草、白芷、桔梗、干姜)

  • 尾骶

    出《灵枢·骨度》。即骶骨、尾骨所在部位。参见尾骶骨条。

  • 望齿

    望诊内容之一。包括牙齿与牙龈两部分。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胃的经脉络于龈,望齿主要是辨肾和胃的病变。清代温病学说对验齿辨病有所创见。认为齿的润泽枯燥,可以了解肾液、胃津的变化;齿的有垢无垢,可以观察胃浊

  • 上七节

    古法测量体长时1~7胸椎的合称。《灵枢·骨度》:“故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参见上节条。

  • 血鼓腹胀

    病证名。指鼓胀之由于瘀阻血络引起者。《症因脉治》卷三:“血臌腹胀之症,腹胀不减,肚大紫筋,腿足或见血缕,小便反利,大便或黑,血在上则漱水多忘,血在下则小腹闷痛。”多因七情失调,或过食辛辣,血热妄行,不

  • 眼楞

    眼的部位。见《医学纲目》卷十三。即眼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