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小儿腹部胀满。《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脏腑嫩弱,有风冷邪气客之,搏于脏气,则令腹胀。若脾虚,冷移于胃,食则不消。”明·陈治《幼幼近编》:“小儿腹胀,有虚有实。小便不利,闷乱喘急者,此邪气
病名。见《囊秘喉书》。鏁,同锁(《集韵》)。即锁喉风。参见喉风条。
病证名。指因瘀血所致的发热。《伤寒全生集·辨内伤瘀血症发热状类伤寒》:“凡跌扑损伤,或被人踢打,或物相撞,或致挫闪,一时不觉,过至半日或一二三日而发者有之,十数日或半月一月而发者有之。一般寒热交作,其
见《救荒本草》。为面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炎。临床表现外阴奇痒,甚至溃烂疼痛,白带量多呈凝乳样,阴道壁有白色伪膜覆盖,擦掉后可见粘膜发红等症。治疗以阴道局部冲洗上药为主,如用细叶香薷蒸馏液,或一枝黄花(《中草药通讯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即苘麻,详该条。
中医术语。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临床实践的基础理论之一。来源于医疗实践。其形成和发展,与针灸、推拿、气功等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灸学术的理论核心。从文
与“腧”、“输”通,指腧穴。《素问·金匮真言论》:“俞在颈项。”又专指背俞穴。
①《寿世保元》卷七方。海金沙、侧柏叶《盐水炒)各四两,厚朴(姜炒)、当归(酒洗)各三两,白术、川芎、白芍药(酒炒)、熟地黄各二两,羌活、防风各一两半,炒香附、人参、砂仁各一两,甘草三钱。为末,用白毛乌
正色之一。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