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牙车

牙车

出《灵枢·本藏篇》。又名牙床。即口腔内载齿之骨,分上、下两部分。即今之牙槽骨。

猜你喜欢

  • 三百六十五会

    会,指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谓人体有365个穴位,是经络气血出入会合的地方。

  • 乳利如膏

    病症名。《颅囟经》:“初生小儿,一月内,乳利如膏,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新生儿消化力弱,哺乳失宜,复感寒邪,最易导致乳汁不消而成此症。故《古今医统》论抚养婴儿,要注意哺乳之法,有“忍三分饥,吃七分饱”

  • 食注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食注候》:“有外邪恶毒之气,随食饮入五藏,沉滞在内,流注于外,使人肢体沉重,心腹绞痛,乍瘥乍发,以其因食得之,故谓之食注。”可用桔梗丸等方。参见九注条。

  • 瓦参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 黄芪当归散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方。黄芪十两,当归八两。为末,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治石痈久不瘥。

  • 云岐子七表八里九道脉诀论并治法

    见云岐子脉诀条。

  • 陈念祖

    【生卒】:约1753~1823【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修园,号慎修,另字良有。福建长乐人。少年时孤贫,半学儒,半学医。其先祖通医,陈氏曾从泉州名医蔡茗庄(宗玉)学医。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中举人

  • 夹食伤寒

    病名。一名伤寒夹食。《全生集·审证问因察形正名》:“若头疼身热,恶寒拘急,恶心,中脘痞满,或吐或呕,或痛或泻,则知挟食伤寒也。”《通俗伤寒论·夹食伤寒》:“夹食伤寒,一名伤寒夹食。”“伤寒夹食,十常八

  • 王充

    【生卒】:27~约97【介绍】:东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所撰《论衡》多借医学道理以喻社会问题。对养生保健有所研究,撰《养性》16篇,已佚。其内容尚可从《医说》等书之引用而知其一斑。

  • 伏脉

    脉象之一种。脉来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见于邪闭、厥证、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