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牙痈

牙痈

病名。又名附牙痈牙蜞风。多由阳明胃经火毒郁而不宣,上攻牙龈所致。症见牙龈深处肿起,胀硬,焮红疼痛,甚则肿连腮颊,或发寒热口臭便秘。《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牙边生痈者如豆大,此脾胃二经火也。宜用小刀点破,搽以冰片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牙痈胃热牙床,寒热坚硬痛难当,破流脓水未收口,误犯寒凉多骨妨。”治宜清胃、泻火解毒、消肿。可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化裁。本病相当于今之牙周脓肿之类疾患。

猜你喜欢

  • 支连

    出《药性论》。为黄连之别名,详该条。

  • 颃颡(háng sǎng 杭嗓)

    指咽后壁上的后鼻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路,相当于鼻咽部。足厥阴肝经过此。《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

  • 锄刀

    眼科手术器械。因似锄形,故名。见《审视瑶函》。钢铁制造(见图124)。用以割除攀睛胬肉、眼部赘生物等。图124

  • 产后寒疝

    病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脐下痛牵引左右,两胁下俱大痛者名曰寒疝,因呼吸冷风乘虚入腹故也。治宜辛温之剂祛其寒……宜羊肉汤。”(乌药、延胡、防风、当归、甘草、桃仁、川芎、香附、陈皮、桔梗、苍术、木

  • 食蕈菌中毒

    病名。因误食有毒蕈菌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见《诸病源候论·食诸菜蕈菌中毒候》。证轻者见头痛、呕吐、腹泻、昏睡、幻视、精神错乱等;重者可迅速致死。因蕈菌所含毒素不同,按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速发型或精神型,迟

  • 三台花

    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对节之别名,详该条。

  • 患门

    经外奇穴名。见《医学入门》。位于背部。取穴时,先以绳量取足大趾端经足跟至腘横纹长度,然后此绳一端从鼻尖沿头正中线向后量至背脊,尽端作点标记;再从此点旁开以鼻柱底至口角端距离处。一说在第五胸椎突起两旁各

  • 经方派

    中医学术派别的一种。古代尊《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的方剂为经方。后世医生,凡主张宗用其方者,被称为经方派。

  • 下气海

    经穴别名。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即气海,又名丹田。详气海、丹田条。

  • 坐位

    指在不同坐势下取穴或施术。又分仰靠位(针灸颜面及颈前部)、侧倚位(针灸一侧颜面及颞部)、托颐位(针灸头额部)、伏案位(针灸项背及后头部)、屈肘仰掌位(针灸上肢屈侧)、屈肘俯掌位(针灸上肢伸侧)、屈肘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