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鲜血与唾沫混杂而出。多由阴虚火旺,虚火上扰口舌及齿龈之络所致。治宜养阴清热为主。方用滋阴降火汤(白芍、当归、熟地、白术、天冬、麦冬、生地、陈皮、知母、黄柏、炙甘草、姜、枣)加减。
证名。出《灵枢·癫狂》。①跳动不宁为悸。心跳不宁者称心悸,脐下搏动者称脐下悸。《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证治准绳·杂病》:“《伤寒明理论》释悸字云:悸,心忪也
【介绍】:明代医家。从化(今广东从化)人。少年时孤贫,在山中打柴为生。传说后来跟从“异人”学医,于是以医行世。用药不拘限于古方,为人放荡不羁,故人称是颠狂废人,因而自称“废翁”。好神仙,并推崇太素脉。
【介绍】:见吴瑭条。
【介绍】:见陈虬条。
秦代主管医药的官员。杜祐《通典》:“秦有太医令丞主医药。”
运气术语。年支与岁气同气相承,故名。《素问·天元纪大论》:“承岁为岁直。”张景岳注:“丁卯之岁,木承木也;戊午之岁,火承火也,……此以年支与岁,同气相承,故曰岁直,即岁会也。然不分阳年阴年,但取四正之
【介绍】:见孟河条。
病证名。见明·万全《育婴家秘》。为小儿心热内盛而致的啼哭。《幼幼集成》:“心热烦啼者,面红色赤,或舌苔白涩,无灯则啼稍息,见灯则啼愈甚。治宜清心除烦,用导赤散加麦冬、灯心;甚者加黄连、龙胆草。”
病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六一。即疖;又夏日所生之小脓肿亦称热疖。见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