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风和热相结合的病邪。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较轻、咳嗽、口渴、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浮数,甚则口燥、目赤、咽痛、衄血等。②病证名。①乳子中风热,表现为喘鸣肩息(出《素问·通评虚实论》)。②风邪外感,表现
【介绍】:见殷仲春条。
见《补阙肘后方》。为水苏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便览条。
是治疗血分有寒的方法。①温补血分。如妇女崩漏、男子吐血,舌质淡,脉虚无力,唇爪不红润,用十全大补汤。②温化祛瘀。治疗因寒而致瘀血。如妇女因虚寒而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来量少色暗,舌有紫瘀点,脉沉或涩
【介绍】:北宋医家。字和甫。对于医理有较深的研究,撰有《养生必用方》(又名《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或《初虞世方》)一书,受到医家的重视。
是将药粉以纱布包裹,扎紧,或将药物制成锭剂填塞耳、鼻或阴道、肛门的一种外治法(用于阴道、肛门的,亦名坐药)。如治疗慢性鼻旁窦炎,用川芎、辛夷、细辛、木通研细末,纱布裹少量塞鼻孔中。又如妇女滴虫性或霉菌
经穴名。代号KI1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0.5寸,旁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下1寸,旁开1寸
【介绍】:见朱颜条。
书名。①9卷。明·马莳撰于万历年间,有万历八年(1580)陈懿德序,其云:“玄台以考究之妙心,察前晰后,击节廓蒙,于‘八十一难’又发其变通之用,而合于越人,仓公,继樱宁之步。”今有万历间刊本,残存1~